三国之家祖是曹操轩辕浩然
第235章 道阻且长(第3页)
过了良久,夏侯渊方才缓缓仰头说道:“陛下的苦心,老臣明白了。
可是规矩太严,会不会失了人心?”
曹轩轻叹一声道:“乱世持续的太久了,许多了都忘记了重塑文明的重要性。”
“老臣知道陛下是想走秦皇汉武那样的雄主之路,但操之过急恐怕…”
还不待夏侯渊说完,曹轩便打断了他的话,缓缓说道:“秦统一前,各国文字不同,度量衡各异,百姓往来要带翻译,做生意要换货币,这叫文明吗?不,这叫分裂。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让士族垄断了教育,百姓目不识丁,只能任人宰割,这叫文明吗?不,这叫愚民。”
炭盆里的火星溅出来,落在曹轩的龙袍上,他浑然不觉,继续说道:“朕要做的,是让文脉归朝廷,办官学,让百姓子弟也能读书;让血脉归律法,宗室犯法与庶民同罪;让官员归考核,政绩好坏由百姓说了算。
这样,百姓才会觉得,这天下是他们的天下,而不是士族、宗室、官员的天下。
叔祖,你在阳平关打仗,是为了守住疆土。朕整顿吏治,是为了守住人心。
疆土丢了,尚可夺回;人心丢了,这天下就真的散了。”
听了这些话,夏侯渊的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陛下,是老臣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眼前的安稳,没看到陛下要立的长久根基。”
曹轩笑了,扶起夏侯渊,给他掖了掖被角道:“叔祖,你安心养伤,等叔祖的伤好了,朕带你去洛阳看看皇庄里的孩子,他们认的第一个字,是“国”,不是“私”。”
曹轩拿起披风,准备起身,他知道,重塑文明的路,比阳平关的栈道还难走,会有无数士族唾骂,无数宗室怨恨,无数官员抵触。
但他不怕,就像当年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虽千夫所指,却为后世留下了统一的火种。
“陛下慢行,老臣等着那一天的到来。”账内传来了夏侯渊如释重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