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远征的邀请
对于这些平民们来说,虽然许多条款他们听不懂,但是当他们听说贵族的权力和教会的权力都将被条款约束时,便本能的欣喜若狂。
毕竟亲身生活在中世纪,他们对上流社会花样繁多的剥削手段可是一清二楚。
毫无疑问这个法典限制了贵族的权力,极大打击了教会的利益。
按照正常情况讲,这毫无疑问会激起贵族和教会的反攻倒算……
但现在林远的领地内,只有林远自己一个伯爵头衔,除此之外再没别的领主了……
所以并不会凭空冒出来反对的贵族,与贵族相关的条款更像是为以后做铺垫的。
至于教会吗……
泰尔奇自己的小镇上并没有礼拜堂,以前隶属于伊赫拉瓦的教区,但由于距离遥远,长久以来一直被忽视。
至于克雷姆斯,他以前属于维也纳教区,而现在显然随着领主的易主,与那边切断联系了……
所以目前在林远的领地内既没有反对的贵族,也没有反动的教会势力……
唯一一个克雷姆斯城堡里的告解神父,这段时间被古德温和扬胡斯的混合双打之下,已经成功被洗脑,投靠了胡斯大人的主张。
没错,颁布法典中关于限制教会财产以及敛财手段的条款,完全是由扬胡斯院长独立提出的,
原本胡斯大人的主张要比现在激进的多,在林远的沟通劝说下才勉强答应,暂时去掉了一部分激进条款。
现在林远臣民的反应也与历史上胡斯派民众的反应相同,只倾听了胡斯神父的主张之后,便兴高采烈的接纳了胡斯派主张!
至于外部的干扰,林远完全不担心。
现在15世纪的天主教会经过了经年累月的分裂,其权威性早已无法和二百年前相比。
毕竟要不了多久都要开始文艺复兴了……
天主教会早已无力组织起成规模的十字军,历史上也是如此,虽然各地小规模的十字军遍地都是。
但那大多是由国王发起的,比如我们熟知的西吉斯蒙德,其一生之中就发起了三次十字军战争!
再加上现在的天主教会面临两个教皇临朝的局面,内斗是他们目前的核心要务,虽然反对异端但已经武力发起武装斗争了……
至于周边虔诚的王公大臣和各路诸侯……
如果说平民是教会最大的受害者,而封建主就是教会最大的反对者。
无他,贪婪的天主教会长年以来横行霸道,完全不将世俗的统治者放在眼里,极大的削弱了贵族领主和国王的利益……
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几乎一半都是皇帝和教会的斗争史。
神罗皇帝御驾亲征进攻北意大利攻陷罗马车翻教皇,或者半路翻车被教皇车翻的故事数不胜数……
并且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在历史上,本就是胡斯派最大的支持者和庇护者……
胡斯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被瓦茨拉夫有意扶持,对抗教会给自己集权的。
毕竟也可以理解,王国内部大部分收益都被教会刮走了,自己当个国王欠了一屁股债还穷的叮当响。
要谁谁也受不了。
这时候布拉格神学院出来一个年轻的俊后生!
以神职人员的身份公开呼吁教会腐败应该改革,剥夺教会的财产让教会回归纯粹!
这时候国王陛下应该怎么选,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了!
就算大主教找过来,瓦茨拉夫也有话说的,是你们教会内部自己的分歧,关我国王屁事……
因此,林远选择在这个时候颁布新的法典,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随着领地的扩张,必然会有新贵族和教会势力涌入。
到那时再想颁布改革,就得掂量掂量了。
索性现在趁着领地内干干净净,干脆一步到位。
至于教会则完全委托给扬胡斯和古德温,让他俩完全从头成立一个新的教区。
而林远自己只需要应对好来自外部的干涉和压力就好。
至于林远一个伯爵有没有权利在自己的领地内颁布法典这个问题……
那不好意思,我们中世纪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服战场上一决雌雄!
总而言之,虽然事发比较仓促,但林远还是最终成功在领地内颁布了新的法典。
虽然这个法典相对于林远这个现代人来说,仍然是落后的,不够自由的!
比如,近现代法典中的公民权等核心条款,林远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去掉了。
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领地臣民的文化水平,防止步子迈得太大!
在法典颁布的第二天,扬胡斯和古德温在克雷姆斯镇的广场上,集合了民众宣布了克雷姆斯教区的成立。
虽然目前还没有专用的教堂,但是胡斯神父和古德温神父还是带着臣民们做了第一次生动有趣的弥撒。
并且,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挑选,胡斯神父招募了十几名年轻的青年作为修士学徒,跟随在自己身边一同参与神学活动。
法典的精神以及胡斯神父的主张,随着往来的客商与人流向远处传播。
很快,克雷姆斯周边,以及波西米亚、奥地利不少区域的人们都听到了这个消息。
在长久的动乱、压迫之下,这道消息宛如黑夜中的明灯,为身在困境中的人们带去了希望。
以至于周边地区不少失去财产的流民以及贫苦民众,选择来到克雷姆斯安家落户,谋求一个新的生路。
这个效果,要比林远先前委托埃托雷他们宣传的效果要好得多。
短短一个冬季,克雷姆斯的总人口就增加了两千多人!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要不了多久林远的领地内的人口就能破万了!
-----------------
冰雪消融,冬去春来。
多瑙河上的浮冰已经开始碎裂,沿着河水向下游流去。
经过了一个冬季的发展,林远的领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