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港岛百年一斤五百克

第229章 半导体研究所人才选拔(第一更3200(第3页)

 

星期天报纸上对王京的电影评价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第一部电影很正常,有些说垃圾。

 

不过看的人还是挺多得,毕竟炒作了那么久。

 

1980年10月6日,星期一,李松回到羊城。

 

“李先生,上级部门考虑,吊车,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可以入股,不知道贵公司的想要多少?”马胜利带来一个好消息。

 

李松开口说道:“按照国外的惯例,非核心辅助专利技术的一般在5%-30%之间,核心的专利技术在30%-50%之间,按照35%怎么样,当然要出钱的话另算?”

 

“我们不参与管理,但是我们要参与监督,以及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李松没有狮子大开口要50%,因为自己拿出来的技术的确很牛逼。

 

但是又要考虑到另外一面,那就是人员,设备,还有其他的东西。

 

没有这些,技术也就仅仅是技术而已。

 

“这个我需要上报。”马胜利是知道大概底线的,上级给的底线是49%,李松这个要价已经很良心了,因为马胜利也知道一些情况。

 

“另外这是我们这边比较优秀的半导体人才,李先生看看谁合适。”马胜利又问道。

 

“你让他们都写一篇内地的半导体发展规划,然后再给我。”李松大概看了看,只有基本的资料,大部分都是各个研究所的。

 

李松暂时不需要太牛逼的高端人才,需要的是那种听话,在单位当牛马的老实人。

 

因为技术会从港岛研究所拿过来,技术是现成的。

 

但是李松也要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因为有些人就主张买买买,三观不合的直接丢垃圾桶。

 

因为这种人在后面相处的过程中肯定会跟自己的理念起冲突。

 

这些人在技术落后的时候就知道买买买,在技术领先的时候,说不定又会站出来说什么科技无国界什么的屁话,要把技术分享给其他人。

 

这种人心里只有他们的阿美主子,甚至把自己国家的计划都泄露给别人。

 

帮着外国主子赚国人的钱。

 

虽然李松现在严格的说也是外国人,但是自己不喜欢这种人。

 

“好!”马胜利把这个记下了。

 

“马先生,这些工程机械厂的监督,我也想委托给科委下属的服务公司。”李松又开口说道。

 

马胜利眼皮子一跳,科委下属服务公司再这么下去,就成了为李松服务的。

 

“我是这样考虑的,港岛那边总公司派人的话有些不现实,原本厂子的管理制度一下子转变为现有的,难度很大,管理模式要改不是一朝一夕。”

 

“另外我也知道有些厂的位置可能比较敏感,我们也得避嫌。”李松开口解释。

 

马胜利差点就说了,你们不用避嫌,因为你们拿出来的技术要高多了,但是马胜利没说,因为李松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流程改革后续我们这边会制作一个计划,几年之内慢慢的改。”李松也知道想要一下子把这些合资的工程机械厂改过来,难度很大。

 

“李先生能够理解我们的难处,在这里我先谢谢李先生,这些我都会汇报上去。”马胜利知道科委会答应的,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