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港岛百年一斤五百克

第244章 名声在外(第一更)(第2页)

“12月底就能验收完成并且投入使用。”

“就是配套的附属设施这一块还有些麻烦。”

“现在报名参加比赛的已经有四十多支队伍了。”

李松拿起资料仔细看了看,发现主要问题就是在计划。

因为现在一切都是计划经济,所以配套设施需要的一切物资,比如食品之类的全部都要先报计划。

另外看比赛的人也是需要计划,然后把计划名单给各个单位。

还有运输,这个也需要计划。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除开计划外的观众有多少,比如徒步的,还有骑自行车的,还有骑摩托车的,开车的。

虽然内地现在私人有小汽车的不多,但是单位有啊,很多单位都有小车队。

更别说还可以包车了。

这些计划外的东西很难确定是多少。

因为这次比赛持续时间比较长。

环太湖比赛并没有纳入国际比赛日程,所以其他摩托车队的积分在这里并不适合,只要是在国际摩托车比赛协会登记的队伍都可以参加。

所以就导致了门槛比较低,参赛队伍很多的情况。

主要是冠军奖金太诱人了,足足有五百万美金。

计划经济,特别是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或者未知的情况,有时候就没办法。

因为计划经济很多物资都是计划,比如需要的大米,需要的燃料,需要的各种食品,需要的各种运输工具,需要的医疗服务。

计划经济很多物资都有一个周期,比如需要的猪肉什么的之类的,因为猪有个生长周期。
计划经济也有一些计划外的东西,但是这次涉及到的人员数量太庞大了。

另外李松觉得这背后恐怕还是上层的一些博弈,保守与开放。

或者是有人出难题,让自己欠人情?

李松知道有些问题,自己出面可以解决,但是就要欠人情,比如这次自己找沪上,或者是其他部门,都可以解决。

因为李松知道,有时候属下办不成的事情,老板出面就轻而易举,就是因为别人卖老板的面子。

李松琢磨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件事情交给我吧。”

“好!”李天佑点点头。

“在沪上这边习惯吗?”李松又开口问道。

“还可以,就是太冷了。”李天佑回答道。

“等比赛之后就给你放一个月的带薪年假,另外年底给你包个大红包。”

“谢谢老板。”

然后李松就看了一些文件资料,签字,主要就是一些项目拨款。

赛场的建设分成了很多段,由比赛场地所在的行政单位,比如占了这个村的地,这一段赛场要怎么搞,多伦公司出个计划,然后交给当地的村子搞。

因为越野摩托车比赛场地要求不是很高,村子里面就组织劳动力按照设计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搞,搞完之后多伦公司以及赛车协会验收合格,然后上报资料到百盛公司,然后李松签字拨款。

这也是为什么几百公里的赛道,完成的这么快的原因之一。

除开一些需要修桥的地方,其余地方根本不用机械,甚至是一些山丘,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当做赛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