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港岛百年一斤五百克

第273章 第一个出手的(7000)(第2页)

 

“实用升限15636米。”

 

“起飞滑行距离1685米。”

 

“着陆滑行距离839米。”

 

“客舱长度13.29-16.2米。”

 

“客舱宽度2.24米。”

 

“客舱高度:1.88米。”

 

“载客量14-18人。”

 

“行李舱容积6.4立方米。”

 

“客舱布局可配置12种方案,包括独立乘客区和可铺床位。”说到这里,李松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

 

“配备2台ca001涡扇发动机。”

 

“单台推力69.6千牛。”

 

“配备了我们长安飞行器制造公司研制的驾驶系统!”李松一边说

 

当然资料里面很多是效果图。

 

一些懂得飞机方面的记者很快发现这份资料更像是一份销售说明书。

 

里面精彩的照片,配备一些各式各样的涂装,有红色涂装,黑色涂装,蓝色涂装,而且这种蓝色是那种皇家蓝。

 

内饰也分多种多样。

 

没有任何的厂家信息,厂家只有一个长安飞行器制造厂!

 

这个厂在哪儿规模有多大

 

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介绍!

 

很多记者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李松的这份资料其实就是一份销售说明。

 

“我们这架飞机基础款只要1200万美金!”李松最后公布了价格。

 

之所以是这个价格,是对标的达索900,那个价格2500万美金!

 

李松索性直接砍一半价格,因为这样才能有市场。

 

没有足够的价格优势,别人凭什么来买你这种新飞机。

 

就这个价格报出去之后肯定会有很多人关注。

 

当然这是基础款,要私人定制一些东西,肯定要加钱。

 

李松的想法很简单,哪怕没有市场,自己也要当一条鲶鱼。

 

买私人公务机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有钱的,还有一种就是公司。

 

但是无论哪一种,他们在购买的时候都有自己这个价格作为参考!

 

到时候肯定少不了,要跟别人讨价还价。

 

毕竟自己足足便宜一半!

 

那些私人买的享道价格要便宜一半,恐怕心里也不舒服。

 

当然李松这种做法说起来有点不讲武德。

 

但是后来者想要占据市场,价格是决定因素。

 

“哇!”听到李松最后这个报价之后,在场的记者都惊呆了!

 

“李先生!”

 

“李先生!”很多人纷纷的要求提问。

 

以为欧洲记者拿着话筒问道:“李先生,这一款飞机的售价这么低,质量会不会有问题”

 

“当然不会,因为我们的产品比起其他产品,没有任何优势,但是我投资已经投资了那么多钱,所以价格就是我们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

 

“如果只是比同类产品价格低10%,那么你作为客户会来看我们的产品吗”李松开口问道。

 

“当然不会!”这名记者想都没想。

 

“20%呢”李松继续追问。

 

“也不会,我要是能买私人飞机,肯定会冲着口碑去的,毕竟我的安全也很重要。”

 

“30%呢”李松继续追问。

 

“这个可以考虑,毕竟几百万美金。”

 

“40%呢”

 

“应该有兴趣!”

 

“50%呢”李松继续追问。

 

“可以详细了解一番。”

 

“低于50%呢!”

 

“呃,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这名记者明显不好说,只要质量没问题,肯定会购买的。

 

“我是一个商人,这个价格的确很低,但是只要订单足够多,那么我就可以赚钱。”

 

“说白了,我也是赌一把,因为不管有订单没有,我的投资已经拿出来了。”李松继续说道。

 

记者听明白了,那就是不开这么低的价格,估计一架都卖不出去。

 

而现在这么低的价格,要是订单足够多,那就可以让成本下降。

 

“这一架飞机申请适航证,飞行许可,这些都要通过相关机构,所以不会存在质量问题,反而是我们的飞机发动机比同类型号的油耗更低,更环保更经济。”李松微笑的开口说道。

 

现场的记者根本不知道该问什么,因为不懂啊。

 

要是早知道是这种小型喷气式飞机,就可以找相关的资料问,现在面对李松说出来的这一连串数据,现场的记者不知道是高是低,是好是坏

 

“李先生,您刚才说的更多的消息是什么”有记者提问道。

 

“是内地官方新闻采访了我,应该很快就会播出。”李松回答道。

 

“李先生,根据一些消息,麦道与内地正在谈合作,双方就一些分歧没有达成一致,您选择这个时候宣布消息,是不是与这个有关”一名阿美记者问道。

 

“我听说过,但是我觉得麦道不够诚意,大家都知道是空难之王,要是再出事,那么说不定d c10会面临终身禁飞,这是一个风险。”

 

“另外就是麦道有什么发动机是通用的,而且这个型号的发动机有一些缺陷。”

 

“从1971年到现在,出了多少大事故”

 

“其实我个人觉得空客技术更优秀,欧洲毕竟是老牌国家。”李松当然要贬低麦道。

 

自己就是造飞机的,同行的都是垃圾!

 

反正嘴上这样说,当然现在是拉一个踩一个,等自己能造出客机,那都踩。

 

“至于说我们公司的飞机对于麦道有没有影响,这个我不清楚。”李松开口说道。

 

“李先生,您还申请了一架中远程客机,我们多久可以看到成品”有记者问道。

 

“这个不好说,因为我不懂技术,我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不过我们的第二款自主研发,拥有全部专利技术的ca101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将会在近期进行发动机测试,大家可以看资料上都是我们的测试项目。”李松当然不会说81年年底之前就可以生产出来。

 

“李先生,你刚才说您投资的飞机制造厂,也就是说这个飞机制造厂成立才不到一年,毕竟您的第一笔大额收入到现在还没有一年的时间。”有记者开口问道。

 

“抱歉,这个保密!”李松肯定不能直接说就是这样,因为这样就会有很多的问题。

 

当然李松大概也能猜测,这些记者也有办法知道,长安飞机制造厂那边搞那么大的动静,说不定早就被一些国家的卫星盯着。

 

别人发现与自己说完全不一样,哪怕以后记者拿出一些证据,自己保密,不承认你随便问。

 

“李先生,您能预测这个型号的小型喷气式飞机,能卖多少吗”有记者问道。

 

“未来卖个几百架应该没问题。”李松随便说了一个数字。

 

李松知道肯定会有相关行业的出来否定自己的说法,这也是自己的目的。

 

不给别人话题,怎么让更多的人注意自己

 

而且李松觉得也没错,等内地以后经济好起来了,自己家的小型喷气式客机还不爆卖

 

自己会完善私人公务机相关的服务,比如在机场修建专门的机库,专门的通道,专门的会员中心等等的。

 

给客户带来最大的方便,甚至还能自己建设机场,等以后发展国内航空物流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建设的机场。

 

没有人反驳,因为这个价格太有吸引力了。

 

然后其他记者也没啥问题,今天的新产品发布会,让这些记者憋屈,因为不知道该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