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加强团到装甲集团军老王在北方
第440章 导弹(第3页)
这句话让楚云飞人都愣了,怎么兜兜转转,这句话又来了?
当即哈哈大笑,“看不见弹着点就对了,那是一片洼地。”
“不过啊,我也安排了战地记者,正坐着直升机拍摄呢。”
正巧,这时直升机从两军两个指挥部上面低空飞过,动静不小。
“对对对,司令,直升飞机正好从我门顶飞过,回头我也得好好看看拍摄的素材。”
“行,就不要长期占线了,你们就好好的观摩观摩战场吧。”
“对于这种看不到步兵就被消灭的战争,你们也要举一反三。”
“将来,这样的战争会是常态化战争,火力,精准度,远距离,超远距离,快速,超快速,才是以后武器的发展模式。”
周兵听完之后,就是一个劲的点头,“好的好的,司令,我一定好好观摩。”
一旁的郭爱民就陷入了沉思之中,楚云飞的话,让他的思维开始发散。
和周兵,刘三利这些将领不同,郭爱民实打实的是个见识广泛知识分子。
就说之前在离石的时候吧,现在依然是楚云飞这边最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那时候的各种资料,作为最高级武官的郭爱民,也能看到点皮毛。
他记得,其中有一种那时候让他叹为观止的武器。
叫做导弹……
导弹导弹,按照华夏词汇的通常采用的功能加形态构词法来解读。
就是能够制导的弹体、弹药,最初的直译是导向飞弹。
(这是50年代的直译)
在郭爱民的记忆中,上面有一款叫做导弹的武器说明。
射程300公里左右,通过惯性制导,杀伤范围二百米左右。
在具体的,他就记不清了,反正是个十来米的大家伙。
最初看到的时候,就算是见多识广的郭爱民都有点不以为意。
觉得,这么怎么可能,人在三百多公里外呢,就能发射武器对敌方进行打击?
可是再次听到楚云飞的话,联想到现在他们的各式武器,好像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