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导弹的生产力(第3页)


 让他们制造大的部件就可以,比如弹头、燃料箱、发动机舱这些弹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他的不用他们管,诸如发动机,陀螺仪、以及其他的精密仪器,都由国内完成。


 甚至液体燃料也交给国内来生产,那边的工业实力更加的强大,更加的成熟。


 然后每天都把造好的东西运输过来进行组装就好了。


 接到这样的指令,别说赵玉龙,就连旁边的丁伟都表示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导弹的制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就是楚云飞这边有先进的生产理念,做什么都是流水线。


 所以在导弹研发之初,就分了不同的工厂造不同的东西。


 这才有楚云飞敢这么发射的勇气和底气。


 而阿缅这边,由于工业能力确实没有国内好。


 所有有些精密的东西制造相对缓慢,可你要是给分工了。


 那不用说,进度绝对能跟上国内。


 到时候,别说超越阿德一天二三十枚的巅峰。


 就是在超越个几倍都不成问题的,起码现在他们一天就能造三十枚上下。


 (这里不是说工业比阿德还牛逼云云哈,有些认真的书友可能会有这样的提问。)


 (只是在v2造起来的时候,盟军对阿德的影响是挺大的,然后把生产线搬到了地下。)


 (而且说生产力,那时候都战争后期了,阿德的生产力确实一般,毕竟资源匮乏、劳动力也不足,在地下嘛,多数都是囚犯干活,今天死一些明天死一些的。)


 所以说,楚云飞有非常大的信心,以后的导弹,他想打多少就能打多少。


 现在的他可没有那么多的束缚,资源不缺,劳动力更是不缺。


 国内不说鬼子的俘虏,就是那些汉奸都多到楚云飞想枪毙的程度了。


 楚云飞也让两边的专家估算了一下。


 分工作业的话,不算天上飞机的运输能力,一天能造个六七十枚上下。


 目前来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