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几个小建议

 “哥,吃饭了。” 

 喜顺和六子捧着两个托盘,小心翼翼地走进屋。 

 里屋,王嘉恩正在书桌上奋笔疾书,头也不抬地回道:“你们先吃。” 

 外头两人将3盘菜和馒头放好,上面还有几个烤土豆。 

 随即又好奇地走进屋,凑到了书桌前。 

 最近六队里面也在搞扫盲活动,两人也认识了一些字。 

 六子歪起脑袋,赞叹道:“哥,你写的字好看,规规整整的。” 

 王嘉恩笑笑:“你们先去吃,我写完这一段的。” 

 “噢。” 

 两人回到外头,坐在桌子旁静静等待。 

 王嘉恩则是继续埋头苦写。 

 他在给上级写一些建议。 

 论智慧,初代们都是千年不遇的大才,但王嘉恩拥有领先80年的经验,可以帮他们减少一些试错成本。 

 远的东西以后再说,这两天他就光写晋、陕地区的发展,以及将来光复华北之后,黄河的处理问题。 

 晋省是个好地方啊,有山有水有矿,旁边延长还有一个大油田。 

 就这样的先天环境,要是在沿海,能有个港口,直接起飞! 

 王嘉恩给出的建议就是,大力发展工业,但在满足自身消耗的情况下,对矿产类原材料的开采加以限制,甚至以后战争结束,原材料什么的尽量去进口。 

 矿是会挖光的,上一代人为了高速发展,大量开采,让后代的子孙们怎么办? 

 要用也用别家的,家里的就留给后代。 

 研发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低价进口原材料,高价出口工业成品,这才是对外贸易的正确打开方式! 

 几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几千吨稀土矿换回芯片的事情,太辛酸了。 

 而对于研发环境,王嘉恩也给出了建议。 

 研究室内可以增设支部,但只负责后勤、安保等服务性质的工作,没有外行指导内行的权力。 

 更不得以莫须有的借口找研究人员进行审问谈话,更没有直接抓人的权力,且任何工作都须经过科室研究领导的同意。 

 必须从一开始就给那些大神们一个安静的研究环境,从根子上杜绝科研体系内的官僚陋习,让科学家们能将精力都放在技术攻关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