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108章 梅殷获超级免死铁券(第3页)
刘琏送到门外之外,看着父亲坐着牛车而去,心里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同时,也有些想要前去双水村那边看一看。
见一见那位梅殷,当今的驸马。
不过这事儿,最终不过是在心中想了想,终究还是没能跟着他爹一起去。
虽然觉得,自己父亲有些话说的是很对,
可他总还是不自觉的,会去考虑别人的看法。
这让刘琏颇为苦恼。
不止一次的在想,若是自己能如父亲那般,把事情看开就好了。
父亲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官,也不让自己做官。
刘琏也同样觉得自己不适合。
可是朝堂复杂,人心难测。
他身为刘伯温的儿子,有些时候,有些事儿,也不是说想避就能避开的……
目送自己父亲远去,刘琏站在这里出了好一阵儿神,方才返回府中。
只盼望父亲能长命百岁。
若无父亲在,这复杂的局势,自己可真的有些弄不太明白……
……
双水村,已经有不少的人家,开始在田里翻地了。
开了春儿,天气变得逐渐暖和起来。
万物复苏。
池塘边,绿柳含烟翠。
田埂上,枯黄的野草根茎已经泛青。
有的地方,钻出来了嫩绿的草芽。
有些冬天也冻不死的、不知名野草,开出了星星点点的小兰。
远远看去,很是漂亮。
梅殷也加入到了春耕行列里。
他在这里还有五亩地呢!
这五亩地的收入,对于现在的梅殷而言,简直是少的不能再少。
加到一块儿,收获之后,也没有一块儿香皂值钱。
有人都开玩笑,让梅殷别种田了。
累不说,还太不划算。
梅殷笑呵呵的道:“地不能不种。
这个才是根本。
看着田在那里空着,不种一些庄稼,总是让人觉得可惜。”
在听到梅殷的话后,不少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觉得梅先生真不一般。
本身那么有钱,还不轻视种地这个行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他们却不知道,梅殷坚持种地,除了对他们说的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就是只有种了地,他这边才好把获得的红薯秧苗给种下去……
……
“这牛挺听话,是头好牛。
让它往左转弯的时候,就说‘达达’。
让它右转弯的时候,就喊‘咧咧’。
让它走就喊‘哈’
让它站着就喊‘喔’
让它后退就喊‘哨’。
这是咱们这一片,使用牛这种牲口时,统一使用的口号。
训出来的牛,大多都能听懂……”
双水村这里,属于梅殷的地田地边上,赵甲长给梅殷讲解着,关于用牛耕地的事。
万事万物都有学问。
用牛耕地也一样如此。
赵甲长的介绍,让梅殷长了不少见识。
原来用有牛耕地,还有这么多道道。
这牛也厉害,居然还可以用声控,挺智能。
这是一头大水牛,毛发看起来油光水滑。
个头很大。
是梅殷从集市上买回来的,准备进行耕地的。
家里有五亩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要是没有牛来耕地,只让人用农具去翻。
可真把人累的够呛。
虽然梅殷也完全可以出上一些钱,让别人帮他犁地耕作。
可他还是选择自己亲自动手。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又在这双水村这边,身份为白丁。
那自然要学学如何种地的。
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
赵甲长把如何命令牛,给梅殷一一讲解。
又说了如何往牛身上套牛套,以及如何扶犁耕地。
讲述的很是清楚,仔细。
讲述过后,又现场演示给梅殷看。
在他的命令下,大水牛迈动四蹄往前走。
后面的犁,便钻进了泥土里。
破开了那坚硬的泥土。
新翻的泥土,散发着独属于泥土的芬芳。
梅殷在边上,认真看着认真学。
将赵甲长所讲述的一切,都给记在心里。
如此过了一阵后就道:“赵叔,让我试试吧。
伱在边上帮我指点一下,看看哪里做的不对。”
赵甲长本来还想说,让梅殷再多学学,多看看再说。
这用牛犁地,可不是那么好掌控的。
但梅殷开了口,他也没有多说,便把犁交给了梅殷。
一方面是梅殷的身份地位,在这里摆着。
另外一方面,是他也见过梅先生学习做事的恐怖速度。
很多事别人学起来很难,但到了梅先生手里,他很快就能给熟练掌握了。
赵甲长走上前去,牵着牛缰绳。
“梅先生,我与你牵牛。”
熟练的牛把式,在用牛耕地之时,可以完全做到不用别人牵牛,只自己就行。
但梅殷是个初学者,还是让人牵着牛比较稳妥。
梅殷自然没有拒绝。
有赵甲长牵牛的话,他就不用再分心操控牛。
只需要在后面,专心掌控犁就行。
见到梅殷准备好后,赵甲长便牵着水牛向前走。
梅殷扶着犁,掌握深浅。
随着牛的牵引,犁便破开泥土,把坚硬的土地给翻了过来。
第一次用这种犁耕田,梅殷很新奇。
同时也结合着赵甲长所教,以及自己的理解,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
赵甲长牵着牛来回走了两遭,梅殷就已觉得掌握了很多。
就让赵甲长松开牛,他自己耕地。
不过自己耕地的话,需用赵甲长所教授的方法。
弄根绳子,一左一右拴在牛鼻环上。
绳子的另外一端,握在掌犁的梅殷手中。
毕竟哪怕是训出来的牛,也不可能那么听话。
让它们转向之时,只靠喊‘达达’‘咧咧’它们不一定会理会。 这时候,便可以通这被赵甲长称之为撇绳的绳子,进行辅助。
让牛往左面掉头,就拉左面的那条绳子。
向右掉头,就拉右面的那条绳子。
让牛前进时,只靠呼喝有时候也不行。
所以手里面还要拿条鞭子。
牛不走的话,就一边呼喝,一边给牛不轻不重的来上一鞭。
如此一来,这耕地的难度,一下子就大大的提升了上来。
不仅要掌控犁,同时还要控制牛。
一开始,梅殷确实是手忙脚乱的。
不过好在他买的是训好的牛。
再加上又有赵甲长在边上进行指点。
所以来回耕了一会儿地后,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了。
“梅先生,你学的真快!”
赵甲长由衷的说道。
这倒不是故意夸奖梅殷,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慨。
很多人用牛犁地多年了。
可大部分时候,在耕地之时,还需要有人在前面牵着牛。
梅殷上手没一会儿,就掌握了其中的不少窍门,可以独自用牛犁地。
虽然还不是特别熟练,但等到把他的这些几亩地给耕完。
那绝对就变得熟练了。
这速度不可谓不快!
梅殷闻言哈哈笑道:“都是赵叔你教的好。”
赵甲长又站在这里看梅殷,耕了一会儿田,发现他确实掌握住了之后,便从这里离去。
到自己家田里去种去耕地了。
远处不时传来百姓们,用牛耕地时的吆喝声。
天空有几只鸟振翅飞过。
叫不出名字的小野,开在田间地头。
初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
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所有的一切,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心安而又平静的感受。
这种慢节奏的田园生活,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心旷神怡。
尤其是到了中午之时,头上包了布巾,做寻常村妇打扮,却有俏丽异常的小媳妇儿宁国公主,挎着食盒,和小婵一前一后,来到田间给梅殷送饭之时。
一种无言的,蕴含在平静的田园生活之中的幸福与心安,自心头油然升起。
这是一种,他在后世所从没有体验过的美好感受。
在梅殷停下耕地,把牛栓在田埂上,让它啃些草吃。
洗了手,蹲在田埂上准备吃饭之时。
一辆牛车缓缓驶近,牛车上坐着的正是刘伯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