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113章 朱元璋人傻了:咱大明的宗室,

 第113章 朱元璋人傻了:咱大明的宗室,竟然真能达到几十万之多!

 梅殷自然看到了几人的反应。\x~i+a.n,y.u-k`s~.?c`o_m?

 尤其是朱元璋的反应。

 此时他心里面,都在不住地呐喊。

 让朱元璋真的起了杀心,那就别忍着了。

 赶紧动手,直接把自己砍死算了!

 别在那里继续集赞怒气了!

 这样大家都好。

 可朱元璋这时候,并没有杀他,只是在等着他表演。

 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进行。

 不然,在死谏过程中,通过故意拖延等办法,获得的死亡是无效的。

 死了也是白死。

 梅殷自然知道,朱元璋还有自己的小媳妇儿,以及李景隆为什么见到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后,会是这样的一个反应。

 这是因为,他拎出来的东西是一袋子稻米。

 猛的一看,很难让人想象得到,这东西和自己将要解释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梅殷没有给他们过多解释,从边上拿起扫帚来,把本就干净的地面,又给清扫了一遍。

 然后又把扫帚给倒着拿过来,用扫帚柄在地上画出五横五竖。

 组成了十六个两尺长短的方格……

 朱元璋几人看着梅殷的操作,哪怕到这个时候,也依然是觉得莫名其妙。

 不知道他想要做些什么。

 梅殷在做完这些后,就从边上的装稻米口袋里,抓出了一把稻米。

 望着朱元璋道:“有些事只用嘴说,最后的结果,似乎让人很难接受。

 但是用一些办法,就能更直观的表达出来。

 这方格,每一个就代表大明皇家一代人。

 梅殷说着,就在第一个方格里,放了一粒稻米。

 “这是岳父大人你这一代。”

 说着又数出了二十粒稻米,放在第二个方格里。

 “岳父大人现在有十几个儿子,但岳父大人你春秋鼎盛,肯定不止是这些个。

 那咱们就将之算成二十个好了。”

 其实梅殷知道,历史上朱元璋的儿子有二十多个。

 不过这事,他肯定不能说的如此准确。

 朱元璋此时,已经明白了梅殷的用意。

 想了一下,他点了点头,同意了梅殷的这个做法。

 他也觉得,自己现在身体还硬朗的很。

 后宫的嫔妃,也不止自己妹子一个,还有其余不少人。

 今后肯定还会有不少的儿子出生。

 虽然朱元璋和马皇后之间的感情,确实很真挚。

 可也架不住朱元璋身体很诚实,知道哪个年轻,哪个漂亮。

 且精力也旺盛的厉害。

 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之后,梅殷又望着朱元璋道:“这二十个儿子,其中会有一个为皇帝,剩下的为亲王。

 不过咱们现在,先不算亲王和郡王的数量。

 只算后代的数量。

 今后岳父大人的这些儿子,平均每个人生四个儿子,应该不算多吧?”

 朱元璋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说实话,对比一下他这个做老子的战斗力,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们,平均下来一人生四个,还是太少了。

 那怎么着也得生个十八个才成。

 将来这些儿子们,生下来的孙子,也不用他们这些当爹的多操心。

 自有皇家进行供养。

 条件如此之好,肯定是要多生一些才好。

 “那这样算来的话,到了大明的第三代,就有八十人了。”

 梅殷说着,数出八十粒米,放到了第三个格子里。

 此时哪怕有八十粒米,放在这两尺见方的格子中,也依然显得特别少。

 只有那么一小撮。

 “后面的都按每人生四个儿子来算,陛下觉得如何?”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同。

 说实话,梅殷按照每人生四个儿子来算,在他看来还是少了。

 这个时代不要说他们这衣食无忧的皇家之人,就算是很多贫寒家庭,也往往兄弟有好几个。

 梅殷在这上面,并没有故意夸大。

 当下梅殷便道:“那么到了第四代,就是三百二十人了。”

 说着,数出三百二十粒米,放入到了第四个格子里。”

 “第五代的话,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人。”

 说罢,梅殷数了相应的米粒,放入到了第五个格子里。

 “第六代的话就是,就是五千一百二十个。”

 梅殷说罢,就又从袋子里抓出米接着数。

 和之前能迅速的数出相应的米粒不同,这一次五千多粒米,数的时间就要长了。

 见到梅殷在这里一粒一粒数着米。

 神情一直显得呆滞的宁国公主,这个时候忽然便也蹲下身来,从边上装米的袋子里,也弄出米来,一粒一粒飞快的数了起来。

 神色显得激动。

 动作甚至于要比梅殷都快了。

 李景隆呆愣了一阵儿后,见到宁国公主的举动,受到了提醒,也忙加入到了数米的行列之中。

 只有朱元璋还站在那里,背着手看着几人在那里数米。

 但神色,却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

 三人通力合作,数出了五千一百二十粒米后,将其放到了第六个格子里。

 这个时候,五千多粒米放在格子里,已经没有那么少了。

 梅殷又道:“那么到了第七代的时候,也就是……”

 他如此说着,停顿了一下,心里迅速盘算。

 “两万零四百八十人了。”

 在梅殷说出这个数字之后,就连一直站在那里,负手而立,面露杀机,眼神一直往梅殷脖子上飘的的朱元璋。?y^o?u!s,h/u/l\o^u`./c~o\m/

 此时面上神色,也忍不住出现了变化。

 见到宁国公主,还有李景隆在那里数米之后,朱元璋迟疑了一下。

 暗自一咬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也蹲在地上,从旁边的米袋子里抓起米,也要去数。

 结果却在此时,却听到梅殷的声音响了起来。

 “别数了。”

 朱元璋数米的动作,顿时愣住。

 心中怒气翻涌。

 这他娘的!

 这混账东西,是故意和自己作对是吧?!

 李景隆和自己闺女去数米,他都认同。

 结果现在,自己刚一开始数米,他就在那里喊什么别数了?

 有这混账东西这样做的吗?!

 梅殷却没有留意到,自己无形之中居然又一次的伤害到了朱元璋。

 他道:“两万多粒米,这样一粒一粒数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

 可不数的话,怎么能知道具体的数量?

 几人听到梅殷话,一时间都有些疑惑不解。

 却见梅殷此时,已经反身到了屋里,很快就从屋内拿出来了一杆秤。

 他动手称出一斤米,让人去数这一斤米里有多少粒。

 朱元璋,宁国公主,和李景隆三人,也都先后明白了梅殷这样的用意。

 这样,确实要比一粒一粒数快上太多了。

 而此时,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大的程度。

 就算是有着几十粒米,甚至于几百粒米的误差,也并不算太大了……

 称出一斤米后,几人就将这一斤米,给分成了几堆,各自数上一些。

 然后将得出的数字进行相加。

 得出的结果为两万零一百八十一粒米。

 米的品种很多。

 不同品种的米,有的颗粒大,有的品种颗粒小。

 所以同样一斤米,米的数量是不同的。

 就算是同一种品种的米,因为种植的地方、光照时间、水、肥、种田之人的用心程度……等等方面的原因。

 也同样是米粒大小各不相同。

 不过此时,梅殷所弄的这米,却是从同一个袋子里面弄出来的,差距不是太大。

 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说明问题。

 梅殷将这一斤米,给倒在了第七个方格里。

 开口道:“后面的太多,太麻烦了,就把零头舍去,只把一斤米算做有两万的粒米好了。

 这样算的比较简单。”

 他说着,望向朱元璋,征求意见。

 朱元璋显得有些发愣。

 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

 听到了梅殷话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梅殷便接着道:“那第八代的话,就有……八万一千九百二十个人。

 算成米的话,差不多四斤一两……”

 说着,就动手从米袋子里,称出四斤多的米,倒在了第八个格子里。

 “第九代的话……”

 梅殷说着,在这里迅速进行心算。

 而之前时,还在那里跟着心算的李景隆。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彻底放弃了心算。

 一方面是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

 心算着太吃力。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费劲心思的在这里心算,还没有彻底的算出来,这边二姑父便已经说出了结果。

 差距着实有些大。

 所以还是直接等着二姑父给出数字来的好。

 省心省力,又能免受打击。

 “第九代的话是,三十二万七千六百八十人。”

 在梅殷说出这个数字后,朱元璋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梅殷把相应数量的米,称出来之后,倒到了第九个格子里。

 到了现在,这十六斤多的米,已经能把这第九个两尺见方的格子给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