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祸水东引?

想通这一点后,李承乾反倒不怎么生气了。

 只见他嘴角那抹冰冷的弧度加深了,眼底却是一片澄澈的寒潭,不见丝毫惊涛骇浪。

 长孙冲带来的消息,如同投入深水的巨石,只在他心湖中激起一圈短暂而剧烈的涟漪,随即被更深的谋算所吞噬。

 “疥癣之痒…惊涛骇浪…”李承乾低语重复着长孙无忌的评价,声音轻得几不可闻,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

 “舅舅看得透彻。他们自以为掀起的滔天巨浪,不过是引火烧身的前奏罢了。”

 他不再踱步,稳稳地坐回主位,手指在冰冷的紫檀案几上轻轻敲击,发出笃定的轻响,如同战鼓的序章,沉稳而充满力量。

 “联名上书?声势逼宫?”李承乾抬眼,目光锐利如鹰隼,直刺长孙冲。

 “他们要的是汹汹舆情,要的是众口铄金,要的是父皇在天下公议面前不得不妥协的假象。想法很好,可惜……”

 他微微一顿,嘴角勾起一丝近乎嘲讽的笑意。

 “可惜,他们选错了靶子,更押错了筹码。他们的势,是沙上筑塔,一触即溃。而孤的刀,早已悬在他们自以为是的咽喉之上!”

 长孙冲和杜荷屏息凝神,只见太子脸上那令人心悸的平静下,涌动着绝对的自信。

 “表兄,舅舅的示警之情,孤铭记于心。”李承乾看向长孙冲,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感“那些蠢蠢欲动、首鼠两端之辈,翻不起什么浪花。此刻,让他们跳,跳得越高,摔得才越狠。”

 他不再多言,目光转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落在了遥远的驿道之上。

 “明日…”李承乾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笃定,“明日,待赵元朗押解回京,那几车铁证如山的东西往承天门前一摆,往御史台一送…

 清河崔氏、勾结地方、侵吞田亩、蓄养私兵、构陷良民、草菅人命…桩桩件件,哪一条不是触目惊心,罄竹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