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勋贵子弟(第2页)

 “诺。”张三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李承乾站起身,在殿中缓缓踱步。

 他知道,这些勋贵子弟大多在十六卫中挂着闲职,或是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

 李世民有意磨练他们,不让他们过早掌握实权。

 但在他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人才浪费?

 ……

 片刻后,张三带回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秦怀玉现为左武卫录事参军,虚职无实权,平日多在府中习武读书,很少与人交往。

 程处默现任右卫长史,程处亮为千牛备身,二人时常与长安城中勋贵子弟出游打猎,武艺不俗但略显浮躁。

 尉迟宝林在京兆府任法曹参军,处理案件果断,但性情刚直,常与上官争执。

 房遗爱自那事后闭门不出,据说受到刺激奋发图强...

 而杜构在慈州州刺史任上三年,修水利,劝农桑,去岁考评得上上,但因朝中无人为其说话,至今未得升迁。

 李承乾仔细看着,眼中精光闪烁。

 情况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

 这些勋贵子弟并非纨绔之辈,各有长处,只是缺少机会和引导。

 “是时候见见他们了。”李承乾自语道。

 次日,东宫发出数道请柬,邀请秦怀玉、程处默、程处亮、尉迟宝林四人来东宫赴宴。

 同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往宋州,交到杜构手中。

 宴会当日,四人如期而至。

 宴席布置得精致却不奢靡,菜式是地道的长安风味,酒是宫中御酿。

 四人虽然身份尊贵,但太子的邀请还是让他们既感荣幸又有些忐忑。

 李承乾还特意命人摆上了忘忧酒,几轮下来,最初的紧张感渐渐消散。

 只见李承乾含笑举杯,目光温和地扫过席间四人。

 “今日请诸位来,一是许久未见,甚是挂念;二是听闻诸位近年来的表现,颇感欣慰。”

 李承乾的声音平和却自带威严,“大唐的未来,正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才俊。”

 四人连忙举杯回敬,心中既感动又疑惑。太子日理万机,为何突然对他们这些闲职武将如此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