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都是可造之材(第2页)

 听到他们都如此迅速地进入角色,并且干得有声有色,李承乾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果然都是可造之材!”

 感叹过后,李承乾又在东宫殿中踱步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秦怀玉等人的表现令他欣慰,但杜构这样的大才远在宋州,实在可惜。他当即整了整衣冠,起身往太极殿而去。

 太极宫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见太子求见,他略感意外,放下朱笔:“高明,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李承乾恭敬行礼:“儿臣听闻慈州刺史杜构三年来政绩卓着,修水利,劝农桑,去年考评得上上。如此良臣,若长居地方,实为朝廷损失。”

 李世民目光微动,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太子:“杜构确是能臣。不过你为何突然关心起一个外州刺史来了?”

 李承乾从容应答:“儿臣近来研读《贞观政要》,深感治国之道,首在用人。

 杜构乃杜如晦长子,家学渊源,又在地方历练多年,政绩斐然。如今朝中正需这样熟悉地方又通晓政务的干才。”

 李世民微微颔首,却又不置可否:“杜构的考评朕也看过,确实不错。不过朝中官员调动,须得统筹考量。”

 李承乾深知父皇这是在试探他,便从容进言:“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杜构在地方政绩卓着,若调回长安,既可充实朝堂,又能以其地方经验为朝廷献策,实为一举两得。”

 他稍作停顿,见李世民神色平和,便继续道:“且杜公生前为大唐鞠躬尽瘁,如今其子有才,朝廷若能重用,也是告慰杜公在天之灵。”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变得深邃:“太子可知,杜构为何三年来政绩卓着却未得升迁?”

 李承乾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关键所在。他谨慎回答:“儿臣愚钝,请父皇明示。”

 “朝中有人忌惮杜氏影响力。”李世民淡淡道,“杜如晦虽逝,余威犹在。若其子再得重用,难免有人心生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