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一文钱?

京畿州县,多少寒门士子、乡塾先生、小吏里正能看得上?

 我们要的就是让它能毫无阻碍地流入这些人的手中!”

 “至于费用,”李承乾转过身,目光灼灼,“初期的亏损,由东宫和内帑承担。待发行日广,数量巨大之时,或可引入少许商户告示,收取微薄费用以作贴补。

 但售卖价格,孤意已决,绝不变更,就必须是一文钱!

 要让天下人形成习惯,只需花费一文钱,便能知朝廷事,学圣贤言,晓农桑技!

 此中带来的民心所向、政令畅通、教化普及之益,岂是万千金银所能衡量?”

 他看向魏征:“老师负责内容审核,当知一字一句皆关乎朝廷体面、民心导向。

 若因价格高昂而使报纸只能流传于官宦富户之间,与昔日郎报何异?

 又如何打破壅蔽,使皇恩雨露均沾?”

 魏征闻言,肃容沉思。

 他自然明白太子所图之大,仔细想来,若真能以此低价普及,其教化之功确实无可估量。

 他担心的财政问题,在太子这番长远考量面前,似乎成了次要。

 他缓缓点头:“殿下深谋远虑,老臣…并无异议。

 只是内容把关,必将更为严格,绝不能因发行广泛而有丝毫轻忽。”

 “正当如此!”李承乾肯定道,“内容严谨,乃此报立身之本!”

 房玄龄也终于露出了然的笑容,赞叹道:“殿下此举,看似亏本,实则乃是一本万利之投资,投的是天下民心,利的是江山永固。

 一文钱,买的是通达,买的是认同,买的是大唐的盛世根基!臣,附议!”

 “好!”李承乾抚掌,“既然如此,报刊发行之事便这么定了。

 首期印量暂定五千份,集中于长安及京畿各县。后续视情况增减。排版内容,就按此样刊,有劳魏公最后审定。

 发售之事,孤会安排东宫人手并协调京兆府办理。”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孤会奏明父皇,请旨将此后朝廷一些非机要的谕旨、政令解读,优先刊载于《贞观民报》,使其真正成为朝廷喉舌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