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第二期

此刻,李世民手中正拿着那份被无数人摩挲过的报纸样张。“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

 “承乾此法,果真大妙!政令畅通,民心欢悦,商贾踊跃,竟连国子监那帮老学究都争起来了!哈哈!”

 他特别留意到关于水利修缮募工的那条新闻引发的积极反响,以及百姓对丰年的期盼带来的稳定效应,这远比过去层层下发公文效果来得直接和强烈。

 “这报纸,果真成了朕的‘耳目喉舌’,甚至…犹有过之!”李世民目光深邃,他已隐隐看到这小小报纸背后所蕴含的更为巨大的力量!

 引导舆论、宣扬教化、甚至…巩固皇权。

 “告诉太子,”李世民对侍立的内侍吩咐道,“此事办得极好。让他放手去做,下一期,可酌情增加印量。

 朕,等着看更多的‘广告’拍卖,看他如何将这‘长安纸贵’,变成‘大唐纸贵’!”

 内侍躬身领命,正要退出,李世民又补充道:“还有,让百骑司继续密切关注,尤其是士林清议与各地可能出现的仿效之风,随时报朕。”

 殿外,春光正好,长安城因《贞观民报》掀起的波澜,正以这座伟大的帝都为中心,悄然向着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扩散开去。

 一个新的时代,似乎正随着那墨香与纸页,缓缓掀开了一角。

 ……

 第一期报刊引发的热潮尚未平息,李承乾便已着手推动更宏大的计划。

 五千份的试水成功证明了道路可行,但也暴露了覆盖面不足的弱点!

 那点数量,在百万人口的长安尚且供不应求,又如何能真正“泽被天下”?

 东宫属吏与将作监的工匠们日夜赶工,调整活字,改进墨汁,增调纸张。

 短短数日后,一个令整个京畿地区为之震动的消息伴随着第二期《贞观民报》的发行而传开:本期加印十万份!

 不仅覆盖长安各坊,更通过驿道快马,迅速分发至京兆府、华州、同州、岐州等周边所有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