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意气风发,母慈子孝传一城

 “公子,这军器局所辖诸坊,执行的流水线生产真了得!” 

 归城途中。 

 骑马前行的乐进,眉宇间仍透有激亢,即便经历不少大场面,可跟随曹昂一起,视察军器局诸坊,见到的一幕幕,让乐进感到不可思议! 

 “不说别的,就单说箭坊。” 

 见曹昂笑而不语,乐进紧攥缰绳,言语间透着激动,“区区200余众的规模,能称为箭匠的才40余众,可所产各式弩箭、弓箭竟然能达3000余枚,月产就是近10万枚!” 

 “这是什么概念啊!” 

 “而且按安民公子所言,眼下的箭坊才刚开始,后续要继续增扩人手,力争所制各式弩箭、弓箭月产达百万枚!” 

 讲到这里时,乐进心头难掩激动。 

 统兵打仗这般久,没有谁比乐进更清楚,两军交战下消耗最多的,那绝对非弩箭、弓箭莫属。 

 不管是两军野战,亦或是攻城战,大战拉开序幕之际,必先发动箭矢攻势,以压制敌军攻势,打击敌军士气,消耗敌军规模,继而在战机稍纵即逝的战场,寻得敌军漏洞,继而发动猛攻。 

 每一名统军造诣极高的统将,或许对作战的方式不同,用兵的节奏不同,可有些东西却是相通的。 

 乐进根本就不敢想,在南阳所设军器局箭坊,一个月能产近百万枚各式弩箭、弓箭,这要敢积攒几个月,别说是跟哪路诸侯去打,那在双方交战初期,南阳方面将占据怎样的优势啊。 

 “其实这不算什么。” 

 曹昂骑马前行,看着前方高耸城墙,露出淡淡笑意道:“这也是受限于材料供应,学徒熟练不足,不然这产量还能再提。” 

 乐进:“……” 

 这还不算什么? 

 乐进嘴角抽动,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其实军器局所辖诸坊,运用的流水线生产很早就有了。”见乐进如此,曹昂轻叹一声道。 

 “这怎么可能!” 

 乐进难以置信的看向曹昂。 

 此时。 

 不止乐进这般,随行的典满、许仪等一行人,也都是如此表情。 

 “公子,您不会是再说笑吧?” 

 典满看了眼左右,遂对曹昂道。 

 “某何时说笑过?” 

 曹昂瞪了眼典满,“在大秦尚未一统六国前,秦国就奉行此技艺,你们想想,秦军与六国交战时,特别是跟几国联军,最厉害的是什么?” 

 “秦箭!” 

 许仪激动道。 

 “正是。” 

 曹昂点头道:“秦以贫瘠之地,与六国相争,在军功爵制的刺激下,秦儿争相以参军为荣,这为的是在战场杀敌获爵,如此风气下,总是秦国重视工匠,这本国工匠规模能有多少?” 

 “更别提养活那般多秦军,秦国农夫必须要维系到一定规模,别忘了,不少时候六国对秦采取的是封锁政策,本国粮食产量不足,征战?秦军如何出击?靠喝水,晒太阳吗?” 

 “还真是。” 

 乐进眉头紧锁,语气低沉道:“只是如此技艺,为何却没有传承下去,这明明是极好的技艺啊。” 

 “一个是战争所致,一个是技艺不外传。” 

 曹昂轻叹道:“其实从先秦时期,甚至更早些,有不少技艺是极强的,可就因为这些原因吧,最后都失传了。” 

 “哎~” 

 典满、许仪他们听后,无不叹息起来。 

 “叹什么气。” 

 曹昂看向几人,神情倨傲道:“某既创设军器局,就要将这些失传技艺,全都一一摸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