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曹子脩的大手笔,时势必将造英雄(第2页)

 曹昂表情严肃道:“我打算举荐舅父(丁斐)就任扬州刺史,如此我军所控庐江、九江两郡,就能形成一个区域整体。” 

 “这样江淮一带真出现任何问题,也不至于说没有人代征南将军府去震慑宵小。” 

 “公子想叫文侯就任扬州刺史,不仅是出于此等考虑吧?” 

 贾诩听后,却笑着对曹昂道:“公子还想以文侯作为媒介,加强对徐州的联系吧?” 

 “知我者,老师也。” 

 曹昂露出笑意道。 

 这的确是他考虑很久的事。 

 不管怎样说,他都是小辈。 

 被丁氏养在身边,这叫他拥有嫡长的身份,继而使曹氏、夏侯、丁氏三族都认他这个嫡长子。 

 而在宛县之战,留守南阳,讨袁之战,伐荆一役中皆有不俗表现,这是让他在曹氏势力的地位与权势,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巩固。 

 但越是这样,他就越要注意些什么。 

 老一辈的感受要考虑到。 

 认可继承人的身份,且不会受任何因素动摇,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可归根到底,今下当家做主的是曹操。 

 在这世上除了父子关系最难相处以外,其实还有另一层关系最难相处,那就是掌权者与继承者的关系。 

 让丁斐就任扬州刺史,那曹昂有任何想法,都可先在江淮一带推行,这期间保持与夏侯惇的联系,当然做与不做,曹昂是尊重夏侯惇的选择的。 

 夏侯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性格嘛说不好。 

 毕竟在曹氏势力之中,可就这位敢首呼曹操表字。 

 这是连作为曹操连襟的夏侯渊都没有做过的事。 

 而在曹操麾下,特别是曹氏、夏侯、丁氏三族之中,真要找一位能跟夏侯惇比较的,也就是丁斐了吧。 

 说到底,在曹操南征北战之下,丁氏一族出力同样不少。 

 但权势与地位得到大幅提升时,既不能被亲情所束,但也要懂得运用好亲情,这样方能确保麾下的安稳。 

 这就是今下曹昂必须考虑到的事。 

 毕竟节制南阳、汝南、庐江、九江西郡之地,跟今下多了个荆北之地,这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若是这样的话,公子应向司空举荐豫州刺史人选。”在短暂沉默后,贾诩郑重的看向曹昂道。 

 “既然举荐文侯为扬州刺史,以增强对庐江、九江的掌控,顺带更紧密的与徐州保持联系。” 

 “那么豫州刺史一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公子接下来需坐镇襄阳,如此方能确保荆北之地安稳,这是谁都不能代替公子能达到的。” 

 “江东的敌视,刘备的蠢蠢欲动,还有荆南的张羡,这些割据势力都需公子来统筹解决好。” 

 “老师觉得满君如何?” 

 曹昂不假思索道。 

 “伯宁?” 

 贾诩双眼微眯,随即点头道:“就今下的态势而言,诩以为满伯宁最合适,可如此一来的话,南阳太守一职该由谁接任?” 

 “毕竟公子在南阳推行的新政,是需要有人来具体落实的,可如今公子麾下之中,似乎没有人能出任此职。” 

 这就是曹昂的处境。 

 没错。 

 通过两次唯才是举令,这让曹昂为曹氏招揽到大批文武,且在两次对外之战中,使得一批人的地位与权势得到巩固。 

 但凡事不能只考虑曹昂这一边,更要考虑整个曹氏势力,在曹操这边的文武,就不说能力怎样比较,单单是资历这一块,这是在曹昂麾下文武中所不能比的。 

 可偏偏南阳还很重要,必须要叫曹昂麾下的文武中遴选,毕竟这样这样,才能真正的延续曹昂的政策。 

 “那要是将南阳郡析出荆州,而归入豫州呢?” 

 曹昂的话,让贾诩脸色微变。 

 这…… 

 贾诩一时不知该讲些什么。 

 “这件事,我考虑很久了。” 

 曹昂表情严肃道:“荆州有排外风气,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根子就在于荆州太完美了,完美到这不管是在承平时期,亦或是乱世之下,都能与整个天下隔绝开。” 

 “也恰恰是这样,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还有南阳作为帝乡,这本就是极特殊的存在,所以想解决荆州的问题,就必须要去除掉一部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