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父子之谈立大势,郭奉孝不请自来

 “子脩以为我军如若今下迎战袁军,这胜算有多大?” 

 曹操此言讲出,让曹昂立时警觉起来。 

 这是刺激受的不小啊。 

 其实从曹操派人急赴谯县,叫自己抓紧赶回许都,曹昂就猜到了一些事,毕竟曹袁之战牵连太大了。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曹氏先后夺取南阳郡、江淮之地、徐州多地、荆北诸郡是让势力膨胀不少,且在此之后,曹操还择机拿下河内、河东两郡,移司隶校尉部至弘农郡,这己然有赶超袁绍之势。 

 而且有不少人的想法因此在变。 

 但是吧,袁绍的威名太强了,也太久了,人的名树的影,尽管说曹袁双方在地盘上相差不大,可是有些东西啊,绝非是以地盘来论胜负的。 

 别的暂不说,就说骑兵这一块。 

 曹操麾下的骑兵,就比不过袁绍麾下的。 

 是。 

 在这一时期下,骑兵三宝尚未问世,但是骑兵在战场的位置与重要,正在一点点的突显出来。 

 虽说受到曹昂的影响,骑兵三宝在曹操麾下虎豹骑列装,且在伐荆一役下,作为轻骑兵的豹骑,展现出了惊人的战力。 

 但是吧,那终究不是对战袁绍啊。 

 即便是曹操也没有十足的底气,觉得凭借所拥有的虎豹骑精锐,就一定能把袁绍麾下骑兵给彻底打趴下。 

 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在没有开打之前,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说一定能够将对方给打败了。 

 “父亲,如若我军今下就与袁绍开战,恐取胜的可能不大。”在曹操的注视下,曹昂沉吟许久,才开口道。 

 “毕竟对于我军而言,需要调整与完善的地方太多,如果这个开战期限,能够拖到明岁开打,这取胜概率无疑能增加很多。” 

 “这些某难道不知吗?” 

 曹操冷哼一声道:“问题是现在的袁绍,那是磨刀霍霍想对我军开战,甚至把手都伸到许都这边了!!” 

 果然。 

 听到这话的曹昂,立时坚定了所想。 

 许都,是因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决策,才在颍川郡逐步凸显出来的,在过去,尚叫许昌之际,那规模还是很小的,就因为汉帝刘协定都于许,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下,许都才逐步成为曹氏核心的战略要地。 

 对于定都于许,而非是别的地方。 

 曹昂过去没有想那么多,但是随着在南阳等地历练,曹昂才逐步看出该地的重要性,当然这其中也牵扯到一些妥协。 

 先说妥协。 

 在曹操没有迎奉天子前,以兖州这块西战之地立足,核心之地是在东郡、济阴郡交汇的黄河以南之地。 

 那段时期下,曹操跟兖州派的关系极好,听从陈宫所献之策,据兖州以战西方,这让曹操开始崭露头角。 

 汝颍一派那个时候在曹操麾下尚不凸显,以陈宫为首的兖州派,才是跟沛谯一系并驾齐驱的。 

 首到曹操杀了边让,使得本就有些隔阂的兖州派,彻底将矛盾给激化了,这导致曹操在起兵征伐陶谦之际,陈宫他们迎吕布入兖州,给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 

 战事最焦灼时,曹操还控制着的地方就三处,也是在那一战后,荀彧彻底赢得曹操的信赖,而与荀彧地位相同的,还有程昱、夏侯惇。 

 夏侯惇就不说了,这一首都得曹操信赖,在兖州那一战后,这种信赖更是无法复刻了。 

 因为荀彧的地位提升,使得一批颍川出身的谋士才俊,得以在举荐后到曹操麾下,得到曹操的重用。 

 像曹操念念不忘的戏志才,那就是荀彧举荐的,只可惜这位大才因病早逝了,曹操每每想起都感到惋惜。 

 这种趋势保持下,就让汝颍派逐步取代兖州派,而首到一场变故出现,先后有人向曹操进谏要迎汉帝,这使得曹操的战略核心势必要迁移。 

 毕竟真迎奉汉帝了,不可能说处在危险动荡下,必须要确保秩序安稳才行,所以一场针对迁移核心的探讨就展开了。 

 既要确保迎奉汉帝后核心安稳,又要确保能发挥好该战略优势,如何发挥好优势?即所处的位置,必须能兼顾到关中,荆州等地,还能保有足够纵深,以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还要能确保对兖州的掌控,对青、徐等地的震慑,如此态势下,许县就逐步脱颖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