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虎豹之威扬冀州,得此佳儿复何求

 对于一方势力来讲,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即不管处在什么境遇下,哪怕己是万分凶险之时,仍有人愿意相信己部能最终取胜,而想要达到这种地步,对上位者的考验就要多了。 

 一方势力的上位者,拥有怎样的脾气秉性、做事风格、眼界心胸……这构建了所领势力的下限。 

 而在风云变幻的群雄纷争下,机遇时运是否会加持到身上,这决定了安身立命之地是否牢靠。 

 以上提及的这些,如果都能够具备的话,那就可以雄踞一方参与争霸,可想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就要看在面临凶险境遇时,哪怕是遭遇了重大挫折,是否有一颗敢从头再来的决心! 

 自董卓率西凉军入雒阳的那刻起,汉室就注定要经历一场浩荡,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结束,就加剧了这场动荡局势,短短十余载的光景,不止涌现了多少豪杰,又不知死了多少,而至建安五年依旧能割据一方的诸侯势力,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曹操,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一位。 

 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 

 自奉天子以令不臣,定都于许以来,曹操的时运似强的可怕,但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曾经的曹操,是处在如履薄冰之下的,是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的,是纵使局势如何不利都绝不气馁放弃的。 

 也恰恰是曹操这样的性格,使得追随曹操的一批文武,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上,处在何等境遇下,都坚定不移选择相信曹操的。 

 曹氏、夏侯、丁家三族成员就不用提了,他们与曹操深度捆绑在了一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更别提三族子弟,多数都聚到曹昂身边,说是历练,实则就是一种态度与站队,就像他们无条件追随曹操一样。 

 这也是曹操所默许的。 

 当然了,站在曹昂的角度,三族子弟就是在历练,不管是涉政的,亦或是涉军的,唯有通过他的考验,才能给他们铺设一条条适合各自的晋升之路,谁要是没有通过的话,那就只能排除到核心圈层之外了。 

 而除了三族以外,还有大批文武坚定跟随,这批文武多数追随在曹操麾下,少数跟随在曹昂麾下,即便今下的境遇对于整个曹氏而言,依旧是处在较为凶险的程度,可首到现在却没有背刺的,更别提背叛的!! 

 …… 

 鸿沟水潺潺流淌。 

 官渡一带,曹军大营。 

 噼啪~ 

 篝火燃烧发出的声响,与有规律出现的脚步声,还有不时响起的马鸣声,打断了深夜的寂静。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笼罩此间。 

 中军帅帐灯火通明,在光亮映照下,帐内却无人影走动。 

 反倒是帅帐之外,数十名壮汉如雕塑一般,表情漠然的值守各处,而在帐口处,一黑塔壮汉,身披重甲,双手紧握铁戟,那双虎目如炬的盯着各处。 

 突地,一道人影在夜幕下走动。 

 这叫不少人警觉起来。 

 当帅帐前点燃的篝火,照清来人面庞时,那些壮汉警惕的神情没了,又如先前那般漠然的站着。 

 “典君,明公睡了没?” 

 匆匆赶来的郭嘉,走到典韦身前时,抬手一礼道。 

 “才睡一个多时辰。” 

 典韦侧过身,避开郭嘉所行之礼,随即微微低首道:“奉孝,没有紧急军务的话,是否等拂晓再来,明公这几日睡的太少了。” 

 郭嘉看看典韦,又看看帅帐,一时有些犹豫不决。 

 自袁绍领军进抵阳武,自家主公就夜不能寐,跟袁绍所部大军交战,这需要兼顾到的太多了,稍有不慎就会有满盘皆输之势。 

 “典君,帐外何人?” 

 在郭嘉思虑之际,帅帐内响起曹操的声音。 

 “明公,是奉孝。” 

 典韦转过身去,持铁戟抱拳道。 

 “快请奉孝进帐。” 

 曹操的声音再度响起,“某先前不是说过,奉孝若来,不必管某做什么,请进帐就是。” 

 “喏!” 

 典韦当即应道,随即便转过身看向郭嘉。 

 郭嘉见状,跟典韦点头示意后,便撩袍朝帐内快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