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心战为上兵战下,青州势不可阻挡(第2页)

 要知道在当初啊,曹操是率部征伐过青州的,虽说征伐的是青州黄巾军吧,可在这期间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曹操割据一方打拼与发展的初期,面临的处境太过艰难了,以至于有些事情啊,曹操明知道不好也必须要做。 

 不做的话,那麾下就无法凝聚起来。 

 可是做了,就会造成对应的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有时间线上,曹操在率部夺取徐州等地后,因为出现了一些状况,导致很多地方得知消息就反叛了。 

 曹昂正是清楚这些,所以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弥补这些缺陷与短板,以此避免这些事情发生。 

 而除了这些外,夏侯惇还揣摩到一点,他这个侄子恐是想等青州打下来后,叫他率部在此坐镇。 

 从徐州刺史迁为青州刺史。 

 其实对于此事,夏侯惇没有多想别的,甚至在夏侯惇的内心深处,也是希望能从徐州离开的。 

 青州一旦从袁绍手中夺取过来,徐州就成了曹氏腹地所在,他夏侯惇留在徐州的意义就不大了。 

 再一个让他一首在曹昂麾下做事,哪怕是名义上的,夏侯惇的内心深处也是不愿意的。 

 毕竟是长辈,哪儿能一首在后辈麾下待着?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夏侯惇看出曹昂节制西州之地,是有一整套想法与新策的,而他待在徐州治下坐镇,其实是影响到整体部署与推进的。 

 与其这样,倒不如来青州这边。 

 曹昂在荆豫徐扬西州之地,做什么,不做什么,那完全就不用考虑他的感受,而他在青州这边呢,既能为曹操分忧,阻挡住袁绍的兵锋,还能为徐州构建起屏障,以为曹昂解决后顾之忧,夏侯惇更希望自己能起到这种成效!! 

 这正是夏侯惇的脾性。 

 也恰恰是这种脾性,使得曹操对夏侯惇的安排,就是叫其到一处镇守,过程怎样他不过多插手,他只要结果。 

 而夏侯惇呢,也喜欢这种安排。 

 做好了,该怎样怎样。 

 做不好,该严惩严惩。 

 曹操都是这样对夏侯惇的,那曹昂能怎么办呢,肯定是想叫夏侯惇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啊。 

 不过想让夏侯惇来青州坐镇,那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不能首截了当的挑明,说徐州不需要你了,你去青州吧。 

 这话,曹昂要敢讲出来,别说夏侯惇怎样想,曹操得知了,会拿着剑去追曹昂砍的,丁氏来了都不好使。 

 这不是破坏内部团结吗? 

 这叫其他文武知晓了怎样想? 

 这种蠢事,曹昂可不会做。 

 所以曹昂要寻求好的契机才行,而在等待这一合适契机下,曹昂还要给夏侯惇谋划些文武才行。 

 臧霸他们是一批。 

 董袭、邓当是一批。 

 如果可能的话,曹昂还想促成张辽留到夏侯惇的麾下驱使。 

 毕竟青州这个地方太重要了。 

 即便曹军真将其拿下了,也不见的袁绍就会拱手相让,一旦袁绍恢复些元气,要对青州发动攻势,仅靠夏侯惇一人的话,如此漫长的防线,关键还有黄河在,要是袁军在隆冬时节下发动猛攻,夏侯惇恐难以招架。 

 处在小冰河时期下的东汉末年,黄河在隆冬时节是能冰封住的,哪怕只是其中一段,可对奇袭来说够用了。 

 “叔父,眼下对于我军而言,攻心才是上策。” 

 见夏侯惇不言,曹昂态度尊敬道:“这个攻心,不止是对袁谭、刘备他们,更是对青州诸族,侄儿想叫他们皆知大势不可逆!!” 

 当然这也是在攻臧霸、吴敦、孙观、孙康、董袭、邓当他们的心!! 

 只是这句话,曹昂没有对夏侯惇讲出来。 

 因为清楚夏侯惇的脾性,所以曹昂必须要把所谋做到面面俱到,省的夏侯惇态度强势时,甚至讲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以此叫臧霸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 

 曹昂就是要通过青州这一战,叫臧霸他们知道一点,既然选择归顺了曹氏,那么就要能适应所有,哪怕不喜欢夏侯惇的脾性,该忍耐的时候就必须要忍耐,不然敢做任何对曹氏不利的事,那下场是极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