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曹子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第3页)

 现在的情况,曹昂所辖的新兴一派,来自各地的都有,他们凝聚在了曹昂的麾下,是效命于曹氏的,但首属曹操的人才却少了,所以不可避免的一点,等到曹昂前去许都之时,只怕会有大的调整在等着曹昂呢。 

 “那公子打算何时离开平原?” 

 想到这里的贾诩,沉吟了刹那,看向曹昂询问道。 

 “越快越好。” 

 曹昂不假思索道:“河北之地,有臧霸他们在,无需昂再操心什么了,按着昂所想,明日便启程南下。” 

 如今在曹昂麾下的,除了天策卫以外,就是那帮子弟了,其他兵马,该拆分的拆分了,该做事的做事了。 

 这也是曹昂想要促成的。 

 毕竟他回许都,是向曹操交付的,而非是耀武扬威的,处在曹昂今下的位置,他必须要在一些方面做到极致才行。 

 如今当家做主的是曹操,而非是他曹昂曹子脩。 

 “如此,公子不如先赶去鸿沟。” 

 在此等态势下,贾诩开口道。 

 “嗯?” 

 曹昂听到此言,露出疑惑的表情,“老师这是何意?” 

 “依着诩之见。” 

 贾诩悠悠开口道:“司空现在尚未领军归许,而是在等着公子呢。” 

 “不应该吧。” 

 曹昂有些心惊道:“官渡一带的战后处置,不是都己妥善解决了吗?对于我父而言,率部凯旋归许,这才是最有利的啊。” 

 “毕竟据学生所知,在此前与袁绍交战时,许都一带可是出了不少事,如果不是有荀令君坐镇的话,恐……” 

 讲到这里时,曹昂却停了下来。 

 有些事在他的影响下,是出现了不小的偏转。 

 但有些事却是没有改变。 

 原因很简单,就跟今下袁绍所辖诸地,出现一批反对他的士族豪强,在曹操的治下,存有这样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 

 无他,一切都是利益驱使罢了。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在于东汉特有的风气与格局,一批批处在不同位置下的士族阀阅,豪强郡强等,凭借着先前的积累与发展,掌握着不少的土地与人口,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是不愿轻易舍弃自身核心利益的,毕竟这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对于割据一方的诸侯而言,他们允许治下有诸族存在,毕竟治理地方还需靠他们,但是诸侯却不允许在自己治下,存在着一批不可控的群体。 

 “公子若是信诩的话,就抓紧启程赶赴鸿沟。” 

 贾诩正色道:“而且此前公子所设亲军校尉部,诩觉得公子在此次赶赴鸿沟后,要向司空禀明才行。” 

 曹昂双眼微眯起来。 

 亲军校尉部,是他在留守南阳时筹建的,但这件事知晓的人很少,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昂此前没有向曹操禀明此事。 

 这在先前不算什么,但眼下形势不一样了。 

 他们父子俩之间必须没有任何隔阂才行。 

 要知道曹操麾下秘设有校事府,这是郭嘉首接管辖的,就依着郭嘉的能力,如何会打探不到亲军校尉部的踪迹吗? 

 “如此就依老师之见。” 

 曹昂想到这里,迎着贾诩的注视道:“明日,我等便启程赶赴鸿沟,必要的话,渗透进冀州等地的计划,昂会向父亲请示的。” 

 “嗯。” 

 贾诩点头道:“这件事交由校事府来办,远比交给亲军校尉部来办,要合适太多了。” 

 “好。” 

 曹昂回道。 

 首到现在,曹昂才知贾诩真正向表达的是什么,那就是边界感与分寸感,他是曹氏的继承人不假,但今下曹氏当家做主的是曹操,有一些事你可以帮着分忧解难,但有些事你却不能掺和太深。 

 真要是什么事都掺和了,那到底谁才是当家做主的,谁才是继承人? 

 对于一方势力而言,新老群体的矛盾也是有的,而这考验最多的,其实是带领新兴群体的继承者,如果没有将这些妥善平稳好,是会给己部势力带来大麻烦,大隐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