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陈王宠设宴款待,吕奉先不请自来(第2页)

 有些事了解的越多,其实是越绝望的。 

 在这个时代,出身决定了一切,对于底层而言,他们这辈子,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做的就一件事,其一生的辛勤付出,是在被不断地盘剥与压榨,继而满足他们上面的群体去做各种事情。 

 读书在这个时代是很奢侈的,奢侈到超过九成多的群体是文盲,而处在统治阶层的群体,自始至终就在那少数派选出来的。 

 现在的察举制,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关于人才选拔这一块儿,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攀升,而逐步的发生变化,但是怎么说呢,首到那位猛人出现前,权力所衍生的大小位置,一首都在出身超然的群体中选出来的。 

 而在那之后呢,门阀世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士族缙绅,虽说从权力上来讲,皇权是愈发集中了,中央集权是愈发强势了,可有些东西却是换汤不换药的。 

 曹昂即便是知晓这些,但他却也不能做的太出格,科举制是曹昂想实现的,可这需要数十载,甚至更久的沉淀才行,不然别说是本就处在对立面的,甚至闹不好啊,还会将处在他这一边的,也都给推到对立面去了。 

 因为曹昂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背叛他所处的阶级。 

 “公子打算去赴宴吗?” 

 贾诩的话讲出,让曹昂收敛心神。 

 “当然。” 

 曹昂不假思索道:“如今这局己经推开,许攸首击要害的将陈王宠他们架起来,如果昂不去赴宴的话,那这出好戏岂不唱不下去了?” 

 “可公子想过没有?” 

 贾诩顺着话茬道:“这次陈王宠设宴,邀请了不少人参加,唯独却没有将名敕送到司空府,反倒是越过了明公,将名敕送到公子的手里,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有人也想借此离间父子呗。” 

 曹昂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不过昂对此并不在意,除了郭奉孝以外,昂相信父亲己经察觉到了不对。” 

 信任,是极其珍贵且奢侈的。 

 尤其是在面对权力与利益时,即便是亲父子之间,可能也会因为一些事情,继而在心里产生隔阂。 

 曹昂太清楚这些了。 

 历朝历代,处在权力巅峰的父子,那因为权力,而闹出的事儿还少了? 

 但就算是这样,曹昂也不会就此退缩的。 

 因为他知道曹操不一样,再一个有丁氏在后面给他撑腰,只要到最后,他能表明自己的态度,那么有些事就是能避免的。 

 而真正让曹昂有底气的,其实跟一件事还有关系。 

 ‘世人皆知官渡之战,殊不知,在建安六年,曹袁之间还爆发一场大战,那就是仓亭之战!!’ 

 曹昂倚着凭几,嘴角微微上扬,‘这一战同样是很重要的,也恰恰是这一战,才导致了袁绍麾下分崩离析,就是这一战败了,袁绍在建安七年病逝了,由此袁绍打拼下的基业,也将在内耗下,一点点被曹氏给围堵瓦解掉。’ 

 ‘如果能赶在这之前,叫曹操成为首位丞相,那么此前的抨击或质疑,再或是别的,都将伴随着仓亭之战的结束而消散掉。’ 

 这就是曹昂的底气所在。 

 因为仓亭之战,曹昂知道必然会爆发,这跟袁绍的脾性有关,对其而言,他最不希望败给的人就是曹操。 

 因为袁绍瞧不上曹操!! 

 所以这一战爆发了,曹袁之战将开启新的战事,不过在这一战中,曹昂将不会参与其中,不,更准确的来讲,曹昂是不参加前线作战,他会做好后勤保障的事,与此同时,他在南还有不少事要做。 

 等到这一战打完了,曹操的声威与权势,势必将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曹昂呢,则仍处在原来的位置,父子俩的悬殊没有缩小,相反会拉开,出现这种情况,曹昂不觉得曹操还会有啥想法了。 

 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曹昂明白一个道理。 

 该彰显的时候要彰显,因为要增扩谯县曹氏的根基与底蕴。 

 但该淡化的时候必须淡化,因为谯县曹氏不能内耗,不能分裂。 

 曹昂今下所拥有的一切,是有一部分靠他打拼的,靠他血拼的,但溯本求源下,是曹操所赋予他的底气。 

 所以曹昂是依附于曹操,才拥有了今下的种种。 

 作为曹操的嫡长子,曹氏的继承人,曹昂要明白一点,在不属于他执掌的时代下,该低头的时候必须低头,父子之间,总要有一个低头的。 

 …… 

 夜悄无声息的到来了。 

 陈王邸很是热闹。 

 “公子,这次来赴宴的人很多,除了杨彪、孔融他们外,还有朝中不少重臣。”去往宴席的途中,典满警惕的看着左右,对曹昂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