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丞相府言战一片,曹孟德决意会战(第2页)

 在曹操坐上丞相的位置,改变的不止是天下格局,改变的更有麾下的种种,简单一句话来讲,曹操做成了一件很多人只敢在心里想,却不敢真的做出来的事情,但也恰恰是这样,使得曹操始终处在旋涡之下。 

 然曹操是何许人也? 

 既选择做了,那他就不会惧怕丝毫!! 

 “丞相英明!!” 

 郭嘉撩袍起身,抬手朝曹操行礼,“袁本初名为汉臣,实则却是汉贼,其心中早己生出不臣之心!” 

 “依着嘉之见,既国贼袁绍如此冥顽不灵,全然不顾天子之威,天下求安之念,丞相当历数其罪,发檄文以布天下!” 

 “善!!” 

 程昱紧随其后,在道道注视下,程昱作揖拜道:“奉孝之言,昱很认可,丞相为汉室,为社稷,一路横扫无数不臣,如此方使天下不至于乱上加乱。” “而那国贼袁绍,空有大将军之名,所行之事与那国贼董卓有何分别?” 

 “依着昱之见,在丞相发檄文以布天下之际,当向天子上疏请罢大将军位,以还我汉室朗朗乾坤!!” 

 “丞相!!” 

 “丞相——” 

 随着程昱话音落下,毛玠、董昭、荀攸、王必等纷纷起身,向曹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与观点。 

 所处的位置与处境不同了,针对于外部的征伐与攻略,与之先前就更要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了。 

 当初迎奉天子归许,为的不就是这个吗? 

 司空与丞相,看似是两字之差。 

 但是带来的影响与变动,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 

 自曹操领丞相以来,别的不说,单单是麾下文武的凝聚,就超出了曹操的预料,这也让曹操想的更多了。 

 倚着凭几的曹操,目光从郭嘉、程昱等人身上扫过,最终定格在荀彧身上,看着一言不发的荀彧,曹操双眼微眯起来。 

 “荀令君是怎样想的?” 

 当曹操的声音响起,郭嘉、程昱等人露出各异神色。 

 “丞相,就今下的形势而言,与袁绍再战,这是无法避免的了。”而在此等态势下,荀彧撩袍起身,面色平静的说道。 

 “然丞相也知,去年与袁绍所聚大军交战,使兖州治下损失不小,而青州虽尽归我军之手,可治下损失同样不小。” 

 “尽管在过去数月间,以元让为首的一众文武,在青兖两州治下明确各项事宜,可就今下的态势而言,仅依靠着许都恐很难支撑与袁绍的再战。” 

 “更别提关中一带的形势也有变化,以钟繇为首的一众文武,虽说在各自辖地解决了不小事宜,但……” 

 听着荀彧所讲种种,曹操眉头紧皱起来。 

 荀彧这字里行间就透着两个字。 

 没钱。 

 其实还有一些事,荀彧没有当众讲出来,但是曹操却很是清楚,比如增扩建制的虎豹骑,这就耗费了很多钱粮,关键是虎豹骑的增扩,是使精锐云聚过来了,但与之相对的,是诸军各部麾下的部分削弱…… 

 而类似这样的事还不少呢。 

 处在今下的位置,固然让曹操巩固与增强了权势,但与之相对的,是曹操无形间背负的更多了。 

 曹操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能够允许对外之战出现战败了。 

 也恰是这样,使得曹操对待每场对外之战,尤其是他要亲率大军出战的仗,都必须要慎之又慎才行!! 

 荀令君啊荀令君,你还是什么话都敢讲啊。 

 站着的郭嘉,看着荀彧,表面是没有什么变化,但心里却生出唏嘘与感慨,眼前的这个男人,对待一些事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 

 处在旁观者的角度,荀彧的一些细微改变,郭嘉是能看出来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长公子跟其的对话。 

 因为有了曹昂的这层缓冲在,还有与之相对的一些影响,使得在复立丞相这件事上,曹操与荀彧间的关系没有太大变化。 

 当然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还是有的。 

 “丞相,嘉以为今下之势,不能独靠丞相府来首面,应派人急赴襄阳,让征东将军府有所动才是!!” 

 想到这些的郭嘉,心底下定了某种决心,作揖对曹操说道:“长公子作为征东将军,领荆州牧,节制荆豫徐扬西州军政,今下汉室要除掉国贼不臣,身为汉臣的长公子,应做该尽人臣之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