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曹氏双子星之变,交州之动传襄阳(第2页)
“在此等大背景下,土地无疑是最保值的,可与之相对的是大兄在西州治下,不仅推行了清查田亩,还推行了兴屯诸策,特别是一批批地域被大兄划为军屯,以募兵的方式,其中的勇卒作为驻防各地精锐之师的补充,余下的连同他们家眷,还有勇卒,甚至是精锐的家眷,全都分流安置到各地军屯之下了。”
“在上述诸事有序推行下,编户齐民也在加紧推行着,如此境遇下,兄长觉得各地诸族除了把持好所拥土地外,还会把持好什么?”
“人口?”
曹植下意识道。
“就是人口。”
曹冲点头道:“如果只有土地,却没有人口,那这农耕谁去进行?总不能叫各族子弟去做吧?”
“这岂不本末倒置了?”
“还有,受大兄此前在南阳所定诸策,在一些地方还有不少工坊,参与其中的,无一例外都是当地大族,这同样是需要大批人口的。?完¨夲!鰰¨占/ !追/最¨辛`蟑/踕.”
“除非是到迫不得己之下,这些大族是不会舍弃所藏人口的,毕竟他们的财富,是要靠这些群体来创造的。”
难怪曹操会如此疼爱曹冲啊。
听到这些的曹昂,颇为欣慰的看着侃侃而谈的曹冲,其讲述的这番话,算是将他所辖治下的一些事讲透了。
其实曹植的观点,是想趁着这股势头,借着此前定下的规矩,继而对藏匿人口的诸族进行严惩。
而曹冲所表观点,是对今下势头采取不理会态度,只要有放出的人口,就及时的聚拢起来,避免对地方秩序造成影响。
曹昂更倾向于曹冲所想。
“植弟,冲弟。”
想到这里,曹昂撩袍说道:“牵扯到地方治理,不能只以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你们要懂得站在不同角度,去考虑去分析才行。”
“毕竟一个人有一个想法,而到了地方上呢,那就是千人千想,万人万念,这也是为什么涉及到一些政策推行,明明初设时是利国利民的,但到了实际推行与落实时,有不少却成了祸国殃民的。”
“观念是很重要的。”
“正如这次出现的事情,为什么征东将军府没有动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父亲领军在外与国贼袁绍征战所致。”
“为什么诸州各郡的粮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
“除了有人想趁机敛财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所产大批粮食要供到前线去,这可不是说运往前线五十万石粮食,到了前线就这么多,这期间的损耗,也是要算到前线供应的。”
“人吃的,牲畜吃的,这都在损耗范畴内,只要合理,那就没有必要死揪着不放。”
“说归到正题,征东将军府之所以不动,是为了稳定住后方安稳,只有后方安稳了,父亲在前线才能心无旁骛。”
“这不能算是妥协,而是审时度势下的决策。”
“但与此同时,征东将军府命诸州各郡积极收容流民,给他们登记造册,严格执行编户齐民之策,这其实也是在变相的竖立权威!!”
“这是在明确告诉所有人,定下的规矩就是规矩,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僭越,谁要是敢试探,敢僭越,那必有对应的严惩措施在。”
曹植、曹冲听闻此言露出各异神色。
其实今下的曹昂,跟先前的曹昂比起来,针对于治下所出各类事务,不管是地方上的,亦或是军队上的,没有再像此前那样激进与急躁了,毕竟此前要抢时间,夺优势,以为谯县曹氏夯筑更浑厚的根基与底蕴。
现在这一目的己然实现了。
曹昂采取的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谋改,在此前定下的基调下,慢慢的去解决各项问题与积弊。
别人都可以不改,但唯独曹昂不能不改。
没办法,除了要供应前线所需外,曹昂还要掌控不少事,益州汉中等地的攻略,江东的所谓联姻,荆南治下诸郡分划,荆南诸蛮归化……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紧密围绕着曹昂转的。
曹昂要是急了,躁了,那具体做这些事的人,一个个是怎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