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司马懿东归襄阳,益州之势初峥嵘(第2页)

 这也就是在地处偏远的交州,加之时逢天下大乱,不然以士燮的身份,想在汉室别的地方做到这一步,这是断无可能的事情。 

 但这就是该时代的特性。 

 而在汉室治下,地处偏远的不止交州,还有幽州,并州,益州等地,如此也使上述之地,存在着一批类似士氏这样的本土豪族,如幽州公孙度家族,凉州马腾、韩遂家族……这些个豪族,或许离开所在之地,影响力及威望会大打折扣,但要是在他们所在之地,那就是一方方割据势力。+五¢4¢看¨书, *冕~废!跃_渎? 

 为什么让曹铄、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充他们随军前去交州历练,根源就在于此,士族阀阅豪强豪族等特权群体,对于地方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交州或许今下并不值得拿下,但是变数既然出现了,那就要有所动才行。 

 同样的道理,还有幽州、并州、益州等地,这都是要逐步通过征伐夺取回来的。 

 可是做这些事情,不可能只靠曹操、曹昂他们,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今下与曹昂同辈的,也就曹休、曹真、夏侯尚三人得以历练出来,此三人在虎豹骑担任要职。 

 可这在曹昂看来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更多的同辈历练出来才行,这不止是增强曹氏底蕴那样简单,更是叫天下诸族看的! 

 谯县曹氏打败汝南袁氏,不止是要体现在军事层面,在别的层面也是一样,唯有实现了这一步,方能图谋后续要谋之事。 

 “公子,司马懿奉军师之命秘密归襄。” 

 典满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这让曹昂从思绪下回归现实。 

 司马懿。 

 曹昂眉头微蹙起来,对于此人,曹昂一开始是起了杀心的,但后来曹昂压下来了,即便是杀了司马懿,将司马一族连根拔起,如果有些事不从根上去解决,那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没有司马懿,没有司马一族,还会有别的人,别的族出现。 

 既然是这样的话,为何不从根本上解决呢? 

 让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子弟,全都在自己麾下接受历练与磋磨,曹昂就是存着培养核心圈层人才梯队的想法,只要紧密围绕他而转的三族子弟,能够一个个茁壮成长,甚至有些能改变早逝的命运,那么一些事就会跟着而变。 

 其实真要说起来,当初在建安二年,曹昂提出想在南阳历练,除了想通过先知先觉的优势,来尽可能多的抢占优势与先机,凭借那一次次动荡下,壮大自身实力及增强曹氏底蕴的设想下,曹昂还藏着一个想法。 

 以他的快速崛起,为曹操分忧下,能让曹操多活几年。 

 回顾曹操的一生,不难发现曹操在很多时候不是领军跟强敌交战,就是在赶赴战场的途中,如此态势下,曹操还要分神去看顾好汉室中枢,还要跟一个个政敌交手,这压力可想有多大。 

 而造成这一切的起点,其实就是第一次征伐张绣之战,随军前去历练的长子战死了,如果是跟张绣所部交战战死,那或许还好些,偏偏是因为曹操的缘故,才导致其死在这不该发生的风波下。 

 这首接导致丁氏把曹操给休了。 

 哪怕曹昂不是丁氏生的,但被丁氏养大,关键曹昂之母还是丁氏的女婢,这跟亲生的没有区别。 

 在曹昂的身上,丁氏寄托了太多。 

 曹昂的死,首接导致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分裂,即便在丁氏走了,仍有丁家的人在曹操麾下驱使,可那感觉变了。 

 破镜岂能重圆? 

 “叫他进来吧。” 

 曹昂对书房外站着的典满说道。 

 “夫君,妾身先退下了。” 

 “好。” 

 将曹稷递给夏侯涓,看着这对母子,曹昂脸上露出淡淡笑意,因为他的缘故,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己跟铁板一块,这话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或许这会在今后,出现一些别的事情。 

 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曹昂从建安二年开始,就有针对性的去做一些事,这就注定其在三族的地位及威望是不一样的,如此就能提前消除掉不少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