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起(4)(第3页)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即这一时代的知识非常昂贵。 

 昂贵到识字的群体,仅占整体人口的极少数,这就引来一个问题,即从中枢到地方的含权位置,是从这极少数之中筛选出的。 

 这也是为什么曹昂要在军屯之中,秘密筹建起军屯学的原因,只有把识文断字的群体规模增多了,才能把二重君主制下的举荐体系给破除掉。 

 这还是有可能。 

 而非是绝对! 

 毕竟识文断字跟种庄稼不一样,不是一年就能见到成效的,这是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久的周期才能见到成效。 

 故而在这基础上,有了广设的书院。 

 这就是在筛选,在引流。 

 将谯县曹氏能用的群体聚起来,把对谯县曹氏有想法,有意见的群体筛选出来,这是一个极好的过渡政策。 

 “既然杜君想好了。” 

 中年沉默了刹那,这才开口道:“那接下来这段时日,针对临沮县出现的哄抬粮价,散布消息,贬低债券等事,杜君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是首接起兵?” 

 杜普略显诧异的看向中年。 

 这也是杜普犹豫的地方。 

 他怕他表明了态度,中年及其背后的群体,会让他临沮县首接起兵。 

 “这非明智之举。” 

 面对杜普的惊诧,中年似笑非笑道:“不把荆北的局势搅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对曹子脩,对征东将军府产生怀疑,那么起兵就是最下策,毕竟襄阳一带是没有强军,可在南阳,建平,武汉等地,可还驻扎着不少百战精锐在呢。” 

 杜普露出了然的表情,但也是在这一刻,杜普的心底生出复杂思绪,看起来他此前把事情给想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