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兴学(2)(第3页)

 既然选择投效曹氏,在曹昂麾下做事,贾诩就不会做背主之举,他的一切,早己跟曹昂,跟曹氏,深深的捆绑在一起了。 

 “不过这个兴学,名头要改一改。” 

 贾诩撩撩袍袖,继续道:“鉴于诸院的规模,征东将军府要进一步规范,即除了考核举荐外,还要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淘汰。” 

 曹昂的眼神变了。 

 他明白贾诩之意了。 

 这是转换一个名头,先把各郡,诸县的学舍建起来,怎么建?肯定是从上进行分流啊,将其中没有天赋的,从诸院给向下淘汰。 

 这就有一个好处,即增强诸院的含金量。 

 这是给所有人一个态度,即卧龙、凤雏、长沙、汝南、寿春、徐州六院,不是谁想留就能留下的,必须要有真本事才行。 

 在加大竞争力度下,那些想通过考核举荐,跻身到仕途的群体,整体素质肯定是要更高的。 

 至于其他的,想要参加考核举荐,可不能继续留在六院治下,那就剩下一条路了,即主动到郡学去,当然这也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只有通过了郡学的考核,才能留在郡学,余下的只能到县学去。 

 “所以老师的意思,是不进行学官考核,而是首接进行淘汰考核。”想到这里,曹昂嘴角微扬道。 

 “而各郡诸县的学官,由学生进行举荐,如此一来,新设的郡学县学,就牢牢掌握在学生的手里了?” 

 贾诩点点头没有说话。 

 有些时候,同样的一件事,切入点不一样,那带来的成效就不一样。 

 贾诩提供的思路,其实就是先叫现有的群体紧张起来,叫他们知道一点,在曹氏不断扩张下,如果不按曹昂的规矩来,那他们连跻身进去的资格都没有。 

 等到这一跟脚立住了,而在这期间,曹氏底蕴与根基不断增扩,有些事就会跟着潜移默化下发生变化。 

 很多事坏就坏在初变阶段。 

 在这期间,一旦排斥厉害了,那就不好办了。 

 “如此就按老师讲的来办。” 

 曹昂露出笑意道。 

 “公子,这件事,诩觉得可交由诸葛亮来办。”贾诩似想到了什么,随即看向曹昂说道:“此事暂不扩大,就以荆南此前生变为由,叫诸葛亮按着诩讲的来办,这样会叫一些群体紧张起来。” 

 论坏,还是你坏啊!! 

 曹昂一听这话,心里忍不住感慨起来,不过对贾诩的这种坏,曹昂是喜欢的,这在荆州只是个开始,这不止会叫荆州治下一些群体多想,还会叫别的州郡县知晓后,在所难免的会多想起来。 

 如此水就被搅浑了,而水搅浑了,才能趁势去做些什么。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叫诸葛亮做这件事,这同样是一次站队,一次表态,这牵扯到的可不是诸葛亮一人,还有其所在诸葛一族,甚至是与诸葛一族联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