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遍地开花(6)(第2页)

 “可在晔看来,途经各州的重要水系,没有整体性的整饬及建设,这对于各州而言并非是好事。” 

 “别的不说,仅是旱灾与水患,这一旦发生就不会局限于一片地域,而是会影响到大的区域的,在过去这几年,豫州出现的旱灾,江淮发生的水患,都对各地造成了严重损失与影响。” 

 “而更为严峻的,是灾后出现的时疫,很多人不是死在灾情发生之际,而是死在赈灾期间出现的时疫上!” 

 曹昂眉头紧皱起来。 

 刘晔讲的是事实,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尽管在过去数载,其节制的西州治下,出现灾情侵袭后,他都积极地进行赈灾,以尽可能的减少死伤,可时疫一旦爆发,不是说控制就能立即控制的。*l¨u,o,l-a¢x¢s-w,.?c*o?m* 

 “如果荆豫徐扬西州的整体性水利整饬及建设,能够在西州治下促成的话,这对今后的防灾控灾,是有着极大益处的,这是能减少很多不必要死伤的。” 

 见曹昂若有所思,刘晔趁势说道:“晔知此等大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会对公子,对征东将军府造成极大的负担。” 

 “但是晔以为这笔账,不能如此简单的去算。” 

 “正如涉及徐州境的大计,一旦邗沟能够疏通出来,这对江淮一带的商贸,是能起到促进作用的。” 

 “而随着江淮商贸繁荣,徐州刺史部及诸郡众县,可按征东将军府所定赋税制度进行对应征税……” 

 为了能说服曹昂同意他所提大计,在赶回襄阳之前,刘晔是准备的很充足的,甚至在他所谋这大计中,还巧妙的将军屯给囊括其中了。 

 毕竟曹昂在荆豫徐扬西州治下,是划定出不少军屯区域的,这些军屯的产出,除却军屯群体所得外,余下的是要上缴征东将军府的,这也是先前曹昂敢南征北战,敢解决曹操后勤压力的底气所在。 

 没有军屯兜底,曹昂是会受很大掣肘的。 

 不过军屯的政策,不是说一成不变的。 

 人在处在朝不保夕下,只要有口吃的,能叫一家老小不颠沛流离,那么就非常满足了。 

 但是承平的时间长了,都不说十年八年了,三五载,甚至是更短,这人的想法就会跟着改变。 

 所以涉及军屯的征收,这个比例是需要调整的。 

 这也是曹昂愿意叫诸葛亮,从贾诩手里接管军屯诸事的原因之一。 

 这些更为细微的调改,需要一个较真的人来亲抓。 

 毫无疑问,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 

 “子扬所提大计的前景,某是能看到的。” 

 曹昂撩撩袍袖,向前探探身,看向刘晔道:“不过对于此计,征东将军府诸君所提,某也不能不考虑,毕竟这是需要一笔极大的开支,关键这笔开支,不是三五载,这可能是十年八年,甚至是更久的。” 

 刘晔的内心紧张起来。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公子所虑极是。” 

 刘晔低首道。 

 如果能在三五载内就见效,或许就不是这样了。 

 可偏偏这是不可能的。 

 “其实对于子扬而言,这个前景,不能只叫某看到,更应叫西州治下的更多人看到。”曹昂话锋一转,叫刘晔猛然抬起头来。 

 在刘晔的注视下,曹昂伸手道:“对于特别债券,子扬应不陌生吧?” 

 刘晔重重点头。 

 虽说他这些年,很少在襄阳待着,但关于襄阳掀起的种种,他是知晓的。 

 一个是他在各地听到的。 

 一个是他能定期收到邸报。 

 毕竟刘晔是曹昂定的军师副中郎将,牵扯到征东将军府层次的事务,刘晔是有权知晓的。 

 “公子的意思,是征东将军府对外颁售一批特别债券,以用于水利整饬及建设上?”刘晔不确定的说道。 

 “为什么不行呢?” 

 曹昂淡淡一笑,“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只要是有利可图,某坚信肯定会有人参与其中的。” 

 “一批长期的特别债券,专司水利整饬及建设大计上,只要这个利钱够诱人,还

是会有人心动的。” 

 “不过想形成哄抢之势,子扬就需下些功夫了。” 

 “前景,必须要叫很多人愿意相信,要叫他们知道,征东将军府进行的这项大计,真的是要实现了,那是能带来很多好处的。” 

 刘晔沉默了。 

 他在思索这件事的可行性。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很难的。 

 毕竟这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兑付的。 

 “还有。” 

 曹昂的声音再度响起,叫刘晔收敛心神,表情正色的看向曹昂。 

 “涉及荆豫徐扬西州的水利整饬及建设,这需要大批的人力,还有对应的工具,畜力,粮食等,一旦此计真要施行了,这是需要征东将军府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