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出征(4)(第3页)

 说实话,在襄阳的曹昂,得知这件事时是有惊意的。 

 这也叫曹昂感受到怨气的厉害。 

 如果不是这样,袁绍只怕早垮掉了。 

 甚至在那时袁绍的心里,是恨不能把曹操跟他,都给生吞活剥了。 

 “还有。” 

 在此等态势下,荀彧看着表情各异的众人,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语气

淡然道:“多路伐袁之势,是能叫许都安稳的,这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长公子在数年前,就曾讲过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可今下的形势,丞相必须要亲率大军前去攻伐袁绍,而内部如何安稳,就成了当务之急。” 

 “依着彧来看,既无法安内,那就以势震慑!!” 

 “再者言,有长公子在襄阳坐镇,尤其是在襄阳腹地,长公子还有一支数万众的绝对精锐,真要有人想做些什么,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的!!” 

 这才是荀彧最想讲明的。 

 牵扯到汉室与曹操这件事,荀彧其实是有改变的,这个改变,对荀彧本人而言,其实是不小的。 

 但在外人眼里,看法就不一样了。 

 曹昂此前在许都,对荀彧讲的那些话,还有后来丁氏找荀彧讲的话,对荀彧本人,是有不小的影响的。 

 ‘文若啊文若,你不是想不明白,可汝为何偏要这样啊。’郭嘉眉头微蹙,看向荀彧的眼神有些复杂。 

 而与郭嘉有此反应的,还有很多人。 

 只是他们的想法,是他们自己的。 

 荀彧自己怎样想,这才是关键。 

 ‘能叫文若讲出这些话,不易啊。’ 

 而在此等态势下,曹操却深有感触,毕竟荀彧是怎样的性格,他是最为了解的,‘看来子脩说的没错,有些时候是要逼一下,但在有些时候要缓一下,张弛有度,方能起到应有成效啊。’ 

 感慨之余,曹操更坚定心中所想。 

 如果曹操想的这些,曹昂知晓的话,那他一定会很振奋的,因为他知道,在有些事上己经在改变了。 

 哪怕这个幅度不大,但最起码有迹象了。 

 对于荀彧的才华和眼界,曹昂是很看重的,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如果在曹氏取缔刘氏问鼎天下,有荀彧在的话,这带来的是不一样的。 

 统治底蕴及根基,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 

 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其中最具象化的,莫过于人心所向。 

 这个人心,不止泛指普罗大众,更指一批名传天下的人杰,他们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在夯筑这个江山社稷的根基。 

 在曹昂的内心深处,是希望有一批人,是能活跃在属于曹氏江山的中枢层面,因为这带来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 

 或许这件事很难做,但再难不代表没有希望促成。 

 只要曹氏取缔刘氏问鼎天下没有到来前,就代表着一切都还有可能,为此曹昂愿意去花费心思去促成这些变化。 

 “不聊这些了。” 

 曹操摆摆手,看向众人说道:“就并州如何展开攻势,诸君讲讲各自所想,当然有涉及到冀州、幽州之地,以及这治下的各方势力及群体,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讲出来的。” 

 “喏!” 

 一行作揖拜道。 

 最具争议的地方,眼下算明确下来了,曹操就不想过多讨论了,他要把控好大方向,多路伐袁一事,是既定下来了,是不容更改与质疑的。 

 如何围绕这一大方向,将其中的细节给敲定,这才是曹操要考虑的事情。 

 针对袁绍、汝南袁氏这一战,既然决定要这样打了,那曹操就必须要将此战打好,一切要朝着大胜的趋势靠拢,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曹操不希望此事有任何意外,真要发生意外了,对他而言,对整个曹氏,都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毕竟袁绍及汝南袁氏经历了什么,曹操都是看在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