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观沧海(2)(第3页)

 刘备皱眉道:“只有控制住邯郸,才能博取一线生机,邯郸城所储粮草、军需众多,袁尚不想打草惊蛇的话,对这些是无法动手脚的。” 

 “范阳,袁谭是回不去了,真要跟袁尚呈争抢之势,舍弃邯郸跑回范阳,曹操定不会放过这机会的!!” 

 “所以要依托邯郸之坚,继而抵挡住曹军的兵锋,哪怕只是短暂的,但此举只要能做出来,那局势就有回转的余地。” 

 “明公的意思,是一旦获悉袁尚没有领军奇袭邺城,就对外宣称袁绍病逝的消息?”孙乾猜到了什么,讲出心中所想。 

 “不,还不能这么急。” 

 刘备摇头道:“这个消息肯定要宣称的,但前提是叫袁谭的名声先恢复过来,所以我军要与曹军在邯郸打一仗,甚至是多仗!!” 

 明白了。 

 听到这里,孙乾深吸一口气,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建立在袁绍病逝的前提下,袁尚此时的行为,无疑是在为撤回范阳,以继承袁绍的一切谋势。 

 而袁谭的作用,就是给他拖延时间,哪怕是一日,这对于今下都是不一样的。 

 只要袁尚率先返回范阳,就能以继承者的身份入主范阳,以此来掌控着岌岌可危的汝南袁氏。 

 袁绍一死,汝南袁氏必定人心惶惶。 

 那些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追随者知晓这一消息,肯定会为之大震的,到时必然会有一批舍弃汝南袁氏,转投到曹操麾下。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等大背景下,袁谭似乎没有机会了,可实际上并非这样,只要袁谭能在邯郸待些时日,以抗曹的名义对赵国、巨鹿郡守军发号施令,那是能够将部分力量为他所用的。 

 这样在给曹操打上几仗后,袁谭就能以此巩固名声及地位,一旦前线形势变得凶险,即可设法撤离了。 

 只要袁谭能顺利撤到常山国境内,袁谭就能顺势自领新职,以此将常山国、中山国再度纳入到麾下。 

 到那时,袁谭便可借抗曹之名,号召更多的群体归附,有想要转投曹操麾下的,就有想跟曹操抗衡到底的。 

 毕竟双方的利益是有冲突和矛盾的,这是不可调和的存在。 

 刘备要谋的就是这个。 

 袁尚占据着范阳,以此聚拢袁氏的精锐,但袁谭则通过实际行动,以此在动乱下聚集可能聚集的。 

 哪怕刘备知道,二袁分裂对后续战局是不利的,可眼下局势如此,他能做的就是尽力取得优势。 

 只要这一战,能以冀州沦陷多数,换取袁谭以常山、中山两国作为屏障,那么这一战对他们而言就不算败!! 

 刘备知道这其中凶险万分,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可对于他而言,这却是唯一能走的路,叫他向曹操低头归降,这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