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天下震动(4)(第2页)
曹操是领冀州牧不假,同时在邺城组建牧府,以增强对冀州各郡国众县的掌控,但想要增强掌控力度,还是要从军事层面着手。
毕竟袁绍在冀州统治的时日太长了。
也是这样,曹昂将一项重要差事,交付给夏侯惇来办,即兴屯,这个兴屯,不止涉及到军屯,还涉及到民屯,也就是说在这件事上,冀州牧府方面,也要配合好夏侯惇来将此事落实到位。
因为曹昂的缘故,使得曹氏治下兴屯之策,相较于以前有不小的改变,在军屯推行一段年限后,便根据情况转为民屯,以此交由地方有司管辖。
别小看这一变化。
看起来没什么差别,实际上却不是这样。+3+5_k+a.n¨s+h+u-.′c′o!m¢
军屯要上缴的多,民屯要上缴的少。
在乱世纷争下,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那么就不会有人想别的,能叫一家老小吃饱肚子,谁还奢求别的呢?
可一旦承平的时间久了,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这积极性肯定会走样的,到时军屯非但不会保持好的趋势,相反还会处于崩溃。
所以改军屯为民屯,人还是那些人,但因为征收的比例不同了,人会保持着高涨情绪,那种植出的粮食产量肯定会保持好。
而在这其中,还会推行水利建设,新农具推广,耕牛租赁,农肥推行等,即便期间或有灾情出现,但总体的粮食产量会保持增幅趋势的。
一个兴屯,涉及到的层面众多,这其中的含权量是极重的,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保持下去。
曹操这样的举措,使麾下凝聚了人心。
“两位觉得到今岁,子脩是否能平稳江东?”在一些人离开后,正堂内,只有任峻、李通还在,夏侯惇转过身来,看向二人询问道。
任峻、李通相视一眼,立时就知夏侯惇是何意。
“将军,末将以为可行。”
李通抱拳行礼,“孙策是悍勇,却不得人心,在今下江东之势下,哪怕孙策想负隅顽抗,但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仅仅是一个粮草供应,就足够让孙策犯难。”
“不错。”
任峻紧随其后道:“一旦丹阳、吴郡交汇之地,孙策在此所行兴屯,被公子所领大军逐一攻破,即可再断孙策一条臂膀。”
“哪怕在后续交战中,孙策调遣麾下抢夺别地钱粮,但随着城池不断被公子领军收复,那孙策就再无任何希望可言了。”
“呵呵…”
夏侯惇笑了起来。
真要按二人讲的那样,最迟到年底,江东即可安稳下来,有曹昂的安排,江东秩序再无大乱的可能。
“如此,这一战的消息,要尽快在袁谭、袁尚等部传开才行。”想到这里,夏侯惇看向二人道。
二人相视一眼,无不点头表示认可。
江东的仗结束了,那之后在北,肯定是要有战事的。
毕竟袁谭、袁尚、刘备、高干他们还没有解决掉,如此北方就不算彻底安定,即便江东拿下了,对于上述之流来讲,肯定也不会俯首称臣的。
这就需要打垮他们才行。
这就是曹操为何要将江东的消息,以丞相府之名遍传诸州各郡国的原因。
除了有为曹昂营造大势,好为后续离襄归许谋势外,还有就是以此来激励在北一众文武,叫他们铆足劲儿抓紧整备整顿,继而为后续征伐袁谭、袁尚他们做准备。
对外征伐,曹操是不打算做了。
但对北一战,却又是极重要的。
谁能挂帅,就变得不一样了。
站在夏侯惇的角度,对北这一战打响,他肯定是要参与其中的,就看他是节制诸军的主帅,还是统领一路的主将了。
如果是前者,那代表曹昂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但要是后者,那主帅必然是曹昂了。
要是搁在先前,夏侯惇肯定是有想法的,但现在,夏侯惇没有了,这不止是曹昂迎娶夏侯涓这样简单,更深层次的,是曹昂用自身实力证明了自己。
如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曹氏之下,形成了两个圈层,一个是以曹操为首的,一个是以曹昂为首的,这样分,并不代表曹氏内部就有分裂,这更多代表的是权力的递次,这对曹氏而言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