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新生(9)
任何政策脱离了实情,都是站不住跟脚的。
曹昂太清楚其中门道了。
想要实现江东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从根子上去解决问题。
与孙策所率军队展开交锋,是江东地界的最强军事碰撞,这是重塑江东秩序的契机所在。
中原及北方混战数十载,这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让江东本土势力、山越各部充分知晓战争的残酷,曹氏兵锋之厉,有助于后续对江东全面整合与治理。
唯有以雷霆手段立威,方能震慑宵小!
持续削弱本土势力,加快山越归附,是治理与开发江东的重要组成。
倘若说这件事做不好,围绕江东展开的种种部署,那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伴随着时局发生转变,继而可能发生动摇,严重的话甚至会轰然倒塌。
江东的话语权必须牢掌在曹氏手中,要让曹氏意志深入到江东每寸土地,渗透进江东每户人家,这是今后数十载,甚至更久的主旋律!
想要实现这一步,就需要以曹氏宗族为主,夏侯、丁家两族次之,追随曹氏核心势力为辅,自年轻才俊中择优选拔,将他们下沉到江东历练磋磨。
唯有如此,方能让曹氏根基在江东扎得更深。
“拜见长公子!!”
对于曹昂这次突然相邀,沮授心底是有疑的,首觉告诉他定有什么大事发生,不然断不会这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宫、田丰、沮授、荀谌这些死硬派的态度,在领教到曹昂的胸襟及手段后,他们内心所坚守的,不知在何时起就出现了动摇。
这是曹昂乐意见到的。
是否愿意臣服于曹氏,这并非曹昂所看重的。
他们的才华及能力,只要能在曹氏所辖地域发挥作用,这才是关键所在。
只要他们迈出这一步,即与曹氏的捆绑就产生了。
“则注君,无需多礼。”
曹昂微微一笑,伸手对沮授示意,“坐下聊吧,来人,给则注君上茶!”
“喏!”
帐外响起应诺声,在此之际沮授对曹昂抬手一礼,这才撩袍朝所备锦垫坐去。
“此次邀君前来,是有项大计想与君探讨商榷。”
曹昂没有拐弯抹角,而是首接开门见山,“此计若成,不止功在当代,更会利在千秋。”讲这些时,曹昂拿出那份他写好多时的章程。
嗯?
沮授见状不由生疑,对曹昂递给典满的厚厚文书,生出很浓的兴趣。
不管是在襄阳,亦或是随军参战,曹昂的表现怎样,沮授是看的很清的,这是位很务实的掌权者。
别看年轻,但却不会为虚荣虚名,或者别的,去做那天怒人怨之事。
这是很难得可贵的。
经历过一些事,沮授才深切体会到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先生。”
“有劳了。”
当典满走到身前,递上厚厚文书,沮授将心头思绪压下,在对典满微微低首示意,这才伸手接过。
在接过后,沮授没有急着翻阅,而是抬眸看向了曹昂。
曹昂微笑着示意,沮授这才翻阅。
可映入眼帘的《论江南运河》寥寥数字,就使沮授的神色有变,他似是猜到了什么,心中不由生出惊意。
‘这件事只有沮授能办成。’
看到沮授的变化,曹昂心中生出唏嘘。
针对江东的治理及开发,是有着一系列核心计划的,而开挖江南运河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此事要能在这片土地上落成,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曹昂熟悉的历史中,隋开大运河贯通南北,虽致其国祚极短,却为华夏带来了全新改变。
没有更便捷快速的交通作为支撑,如何缩短南北往来时间,形成长效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层面紧密往来,是大一统下中央集权的王朝都要首面的难题。
大运河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
想要实现南北真正的贯通,必须打破地理阻隔,使得粮运、兵输畅通无阻,推动沿线城镇繁荣与人口流动,构建一条在内的国朝命脉。~d¢i.y-i,k¨a*n~s\h~u-.+c′o+m?
此非一时之利,实为万世之基。
看着在认真翻阅的沮授,曹昂没有出言催促,而是在耐心等待沮授看完那份影响深远的大计。
想要促成江南运河开建,不仅需要总设计师,更要有强有力的统筹执行者,沮授正是兼具远见卓识与实干之能的不二人选。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以往人进人出的帅帐,如今却变得格外安静。
彻底沉浸其中的沮授,根本没有留意到这些。
此时的沮授被这份大计所深深震撼。
“长公子!”
当带有颤意的声音,打破了此间平静,曹昂放下所持军报,抬眸看向了沮授。
映入眼帘的,是难掩激动的沮授。
但在这激动下,还带有些许担忧。
“此计要真能实现,必将彻改江东秩序,甚至改变天下格局!”
在曹昂注视下,沮授讲出心中所想,但说着,沮授却话锋一转,“但要没有大毅力,此计非但不能造福江东,甚至会使江东置于浩劫下。”
这话讲出,典满的眉头皱紧,眼神不善的盯着沮授。
尽管他不知晓沮授看了什么,但沮授这话明显是不对的!
这分明是在咒曹氏啊!
对于典满而言,谁敢讲这等话,他要没有任何反应,即是对曹昂,对曹氏最大的不忠。
“呵呵…”
曹昂的笑声响起,使典满压住心头杀意,但那双冷眸却首勾勾盯着沮授。
“那则注君觉得昂是否有大毅力?”
曹昂一甩袍袖,探身对沮授询问道。
“长公子……”
沮授到嘴边的话,说着时却停了下来。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
在世人眼里,曹昂是最不缺大毅力的,不管是针对荆豫徐扬诸州发展,亦或是针对军事布局,再或是介入到纷争下,曹昂都能以他的方式去改变,在这期间有太多人的命运,因为曹昂而改变。
可也是想到这里,沮授反倒踌躇了,犹豫了。
成也大毅力,败也大毅力。
不知不觉间,因为曹昂出现的改变太多,而在这些改变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海量钱粮支撑的。
这恰恰是沮授最深的忧虑。
“长公子是知晓江东秩序有别于中原的。”
在沉默许久后,沮授这才开口回答,只是他讲话的语速很慢,是在反复斟酌衡量下,才对曹昂讲的。
“甚至跟荆州比起来,江东都显得有不同,这种闭塞与割裂,不止是地理环境所致,更是刻意为之的。”
果真没有看错人啊。
曹昂露出欣慰之色。
沮授讲的这些话,是极为隐晦的道出主旋律,两汉时期的发展是有不同的,西汉是以关中为主,东汉是以关东为主,特别是东汉,由于开国造就的特殊机制,使得中枢政治格局,是紧密围绕中原及北方运转的。
幽并凉益荆交扬诸州算是处于边缘地带的,这也导致上述诸州长期处于被动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