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俾斯麦的社保(第2页)
投影画面切换到一组动态图表,展示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顾十七注意到一个关键节点:"上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开始转型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对,这就是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林小蔓调出当年文件,"当时的保障体系还在建设初期。"
雨声渐大,书房里的温度似乎也随之降低。顾十七起身关上窗户,回来时发现林小蔓已经调出了最新的人口结构图。
"看这个。"她的声音有些沉重,"当前老龄人口占比显着提升,预计未来将突破30%。而新生人口..."她滑动手指,"呈现下降趋势。"
图表上的数据引人深思:建国初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当前,这个比例发生变化;预计未来人口结构将继续调整。
"当初的制度设计是基于特定人口结构。"顾十七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现在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
林小蔓调出国际案例:"所以各国都在探索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未来可能需要更灵活的保障方案。"
投影上播放着各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不同措施。顾十七突然想起那些辛勤劳作的老人,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关怀。
"最需要关注的是系统性影响。"顾十七调出经济模型,"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保持可持续性,这关系到..."
"关系到每个人的长远利益。"林小蔓接话,"而要保持可持续性,就需要..."
两人相视一眼:"改革创新。"
模型开始运行,展示着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形式变化→消费模式转变→产业升级→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经济发展是基础。"顾十七指着数据曲线,"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
"实现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林小蔓轻声说。她调出一份研究报告:"新一代劳动者将面临新的就业形态,这需要..."
两人异口同声:"更完善的社会政策。"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刹那间照亮书房里两张认真的面孔。雷声隆隆,仿佛在提醒着改革的紧迫性。
沉默良久,林小蔓突然关闭所有投影。书房陷入黑暗,只有她的智能手环发出微弱的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