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集:《再遇危机,竞争对手联合》(第2页)
公关团队加班加点地收集证据,整理资料,准备发布声明来反驳那些恶意谣言。他们联系了那些被造谣的所谓“投诉顾客”,发现大多都是子虚乌有,要么是根本不存在这个人,要么就是被竞争对手花钱雇来故意抹黑的。`1′4~k¢a·n¨s~h!u!.,n+e!t·陈远亲自审核了公关声明,强调要以事实为依据,用诚恳的态度向公众说明情况,同时展示商行一直以来对商品质量严格把控的相关证据,比如质检报告、供应商资质证明等等。
然而,竞争对手们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见舆论攻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开始在业务上对陈氏商行进行围堵。
在供应链方面,他们联合起来对陈氏商行进行了原材料的封锁。一些原本和陈氏商行有着长期合作的原材料供应商,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威逼利诱。有的供应商被承诺了更高的采购价格,有的则是被威胁如果继续和陈氏商行合作,就会被其他同行联合抵制,失去更多的业务机会。在这样的压力下,不少供应商无奈地暂停了与陈氏商行的合作,转而投向了竞争对手那一边。
这对陈氏商行的生产环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许多生产线因为缺少关键原材料,不得不暂时停工,导致订单交付出现了延迟的情况。客户们开始抱怨,一些长期合作的大客户甚至表示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就要考虑终止合作关系。陈远心急如焚,一边安抚客户,承诺会尽快解决问题,一边紧急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商。
他派出了采购团队,四处奔波,考察新的供应商。可由于竞争对手提前做了手脚,很多优质的、符合商行生产标准的供应商都已经被他们抢先签订了合作协议,留给陈氏商行的选择并不多。而且新接触的供应商,对陈氏商行的情况也有所耳闻,担心卷入这场商业纷争中,态度都比较谨慎,谈判过程十分艰难。 !与此同时,在销售渠道上,竞争对手们也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他们联合起来,对陈氏商行的线下门店进行了恶意干扰。在一些繁华的商业街,陈氏商行的门店门口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打着所谓“维权”的幌子,阻碍顾客进店购物,影响门店的正常营业秩序。店员们多次报警,但这些人总是在警察到来之前就一哄而散,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搞得门店的生意一落千丈。
在线上电商平台,竞争对手们更是利用各种手段,对陈氏商行的店铺进行恶意差评、刷低评分等操作。原本靠着优质的商品和服务积累起来的高评分店铺,排名迅速下滑,流量也大幅减少,直接导致线上销售额锐减。电商运营团队不断地向平台申诉,提交证据证明这些差评是恶意刷出来的,但平台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除此之外,竞争对手们还在价格上打起了主意。他们联合推出了一系列的低价促销活动,针对陈氏商行的主打产品,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进行销售,目的就是要抢夺市场份额,让陈氏商行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陈氏商行跟着降价,那么必然会面临亏损的风险,毕竟成本摆在那里;可如果不降价,又会因为价格劣势,失去大量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