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集:《遭遇诬陷,声誉面临危机》(第2页)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声誉危机,陈远一开始也是有些懵了。他深知这些传言都是毫无根据的诬陷,自己从创业之初就一直把品质把控放在首位,无论是纸品的制作,还是后来涉足的丝绸、瓷器等行业,都是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选用的也是最上乘的原料,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呢。,w?d-s-h,u`c^h·e.n·g,.\c¢o/m~而且对于雇工,他向来都是秉持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工钱给得比同行都要优厚,还为雇工们改善劳作环境,提供休息的场所,怎么会有压榨雇工一说呢。
陈远立刻召集商行的核心人员,包括各个店铺的掌柜、工坊的负责人等,一起商讨应对之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有人提出要赶紧去找出谣言的源头,从根源上遏制住这股歪风;有人建议把商行的制作流程、原料采购等环节都公开透明化,让大家看到陈氏商行的诚信经营;还有人说要找那些有影响力的文人、老顾客帮忙说话,证明商行的清白。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这谣言已经传播得太广了,想要一下子找出源头谈何容易。而且在这个信息传递并不发达的明朝,想要把商行的诸多经营环节公开透明化,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都有耐心去了解这些。至于找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帮忙说话,人家也得考虑自身的声誉,万一这传言是真的,那岂不是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氏商行的生意越发冷清,仓库里积压的货物越来越多,资金流转也开始出现了问题。一些雇工们看着商行陷入困境,心里也开始担忧起来,害怕商行撑不下去,自己会丢了饭碗,工作起来也没了往日的干劲。
而那些恶意诬陷的人,看到陈氏商行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他们花钱雇了一些人,在陈氏商行的店铺门口闹事,大喊着“还我公道”“奸商退钱”之类的口号,引得路人纷纷围观,让陈氏商行的声誉进一步受损。还有人写匿名信给官府,状告陈氏商行欺诈百姓,要求官府出面整治。
!官府这边收到信后,也不得不重视起来。毕竟涉及到众多百姓的利益,如果真如信中所言,那可是扰乱市场秩序的大事。于是,官府派人来陈氏商行进行调查,这一查,更是让商行上下人心惶惶。虽说陈远心里清楚商行是清白的,可就怕这调查过程中被人做了手脚,或者是官府的人被那些诬陷者误导,得出不利于商行的结论。
在调查过程中,官府的人查看了商行的账本,账目清晰明了,每一笔收支都有据可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暴利情况;又去工坊查看了生产环节,从原料的储备到制作工艺,都和陈远所说的并无二致,工人们也纷纷表示掌柜的对他们很好,待遇优厚,根本不存在压榨一说。可那些闹事的人依旧在外面不依不饶,一口咬定就是陈氏商行坑害了他们,还拿出一些所谓的“证据”,比如几张有瑕疵的纸、有点脱丝的丝绸边角料等,试图证明自己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