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集:《合作推进,克服重重困难》(第2页)
"来人!"陈远掷刀于地,"将这些欺君之材封存,本督要连夜进京面圣!"月光下,他望着江面上停泊的空荡船坞,想起柳如是昨夜缝在他衣襟里的纸条:"严党树大根深,需借东风。"指尖不自觉抚过袖中藏着的另一封密信,那是福建巡抚急报:倭寇近日在泉州外海劫掠过往商船,已有三艘漕船沉没。\b!i·q¢i¨z*w¨w?.*c^o!m¨
三、倭寇疑云:朝堂江湖皆是局
五日后的乾清宫,嘉靖捏着陈远呈上的虫蛀木屑,龙颜震怒。严世蕃刚要辩解,阶下突然传来通政司急奏:"泉州卫报,倭寇三百余众突袭船厂,烧毁木料二十车!"陈远膝行向前:"陛下,臣查得这批木料本就不堪大用,怕是上天警示,若用此等材料造船,必遭海难。"嘉靖捻着胡须沉吟,目光扫过殿角瑟瑟发抖的工部官员,忽然问:"陈卿可有良策?"
退朝后,徐阶在文华殿后廊拦住陈远:"倭寇之事,可是你......"话未说完便被打断:"学生只知造船需好木,而福建沿海的商船,最近常被'倭寇'劫掠木料。"老人捋须而笑,袖中滑出一张纸:"正巧,广东布政使刚送来了南洋苏木的税单,那色泽纹理,倒适合做龙骨。"
三日后,十艘装满苏木的商船浩浩荡荡驶入泉州港。陈远站在码头上,看着染成赤色的海水,想起柳如是乔装成波斯商人混入市舶司的模样——她那日戴着的面纱下,唇角沾着一点朱砂,像朵开在暗夜的花。这批苏木看似来自南洋,实则是徐阶通过茶马古道,用景德镇瓷器从吐蕃换得的婆罗洲硬木,不仅耐腐蚀,且价格比皇庄木料低七成。
正当船厂日夜赶工时,新的危机接踵而至:户部突然以"太仓银不足"为由,停发后续款项。陈远看着账房先生呈上的算盘,汗珠顺着下颌滴落——已用去六十五万两,剩下的十五万两,连买绳索铁钉都不够。深夜,他独自登上泉州城楼,望着江心漂泊的渔火,忽然想起在现代看过的《明季北略》,里面提到嘉靖朝曾发行过"宝钞",虽然后世评价极差,但此刻......他猛地转身,疾步走向书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四、金融破局:纸钞风波动朝野
第二日,泉州街头出现了一群手持"致远票号"会票的商人。"一两白银换一贯宝钞,可在南京、苏州等地票号兑换现银。"陈远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声音盖过台下的议论,"若用宝钞支付造船货款,每贯可当一两二钱使用。"人群中有人喊:"宝钞早已贬值成废纸,你这是哄骗百姓!"陈远示意手下抬出木箱,当众打开——白花花的银子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本号备足三成现银,若到期不能兑付,各位可砸了这票号!"
消息传到京城,严世蕃拍案而起:"陈远这是私铸货币!"却见嘉靖拿着徐阶呈递的《宝钞流通利弊疏》,淡淡道:"民间自发用宝钞易物,可见是便民之举。"顿了顿又说,"陈远若能借此解决造船银两难,也算一桩奇功。"严世蕃望着皇帝案头新供的青词,忽然想起父亲严嵩曾说过的话:"陛下要的是面子,底下人争的是里子,别弄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