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集:《经济危机,应对策略探讨》(第2页)
“至于海外贸易,朕会派遣得力使臣,与各国修好,解决争端。同时,鼓励商人组建商队,探索新的贸易路线,开拓海外新市场。”皇帝目光坚定,扫视群臣。
内阁首辅又补充道:“陛下圣明。此外,为规范金融秩序,可设立专门衙门监管钱庄等金融机构,防止其恶意敛财或资金链断裂。对于商业税收,也需重新梳理,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不过度加重商人负担。”
皇帝点头称是:“此议甚好。着令刑部会同户部,尽快制定完善的商业法规,确保商业活动有法可依。各地官府也要加强对市场的巡查,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民间响应举措
朝堂之上的决策迅速传至民间。各地商人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开始尝试开拓新市场。江南的丝绸商人联合起来,组成庞大商队,带着精美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沿着茶马古道,向西南边陲进发。他们在沿途的城镇村落设立商铺,将商品推销给当地百姓,同时收购当地的特色物产,如茶叶、药材等,带回江南贩卖。
在北方,一些盐商则与草原部落展开贸易。他们用食盐、布匹等物资,换取草原上的马匹、皮毛。边境贸易日益繁荣,不仅缓解了国内市场的压力,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与此同时,各地官府纷纷设立平抑物价的机构。在京城,这些机构每日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抛售或收购粮食等物资。当粮食价格过高时,官府开仓放粮,使粮价逐渐回落;当粮价过低,伤害农民利益时,官府则高价收购,稳定粮农收入。百姓们对朝廷此举赞不绝口。
钱庄等金融机构也在朝廷的监管下,进行了整顿。一些不良钱庄被取缔,合法钱庄则规范了业务流程。为了鼓励钱庄支持商业发展,朝廷允许钱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适度的信贷业务。一些有潜力的小商人因此获得资金支持,得以扩大经营。
初见成效与新挑战
经过一番努力,明朝的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市场物价趋于平稳,百姓生活恢复正常。商业活动再度活跃起来,新的市场不断被开拓,国内贸易与海外贸易都呈现出复苏的迹象。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商业规范的推行,一些传统商业家族认为朝廷限制过多,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暗中抵制新规,甚至串联起来,试图向朝廷施压。
在海外贸易方面,虽然贸易量有所回升,但与一些国家的贸易争端并未彻底解决。一些外国势力故意刁难明朝商队,提高关税,限制货物入境。而且,随着航海探索的深入,明朝在海外建立殖民据点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当地势力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