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集:《商业与青少年职业启蒙》(第2页)
“今天,我们不打算给你们灌输枯燥的理论,”周明老师接过话头,“我们希望通过体验、互动和实践,让你们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商业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它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过程。而职业,就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的,能让你发挥所长、实现价值的位置。”
接下来的活动,完全超出了林薇他们的预期。
第一个项目是“职业盲盒”。每个人抽取一个盲盒,里面装着一个职业的关键词,比如“数据分析师”、“宠物行为训练师”、“可持续发展顾问”、“游戏剧情设计师”等等,很多职业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需要在小组内,根据关键词,用有限的资料和自己的想象,快速“构建”出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所需技能和未来前景,并进行展示。
林薇抽到的是“老年旅居规划师”。一开始她完全懵了,“老年”、“旅居”,这两个词怎么会结合在一起?在小组讨论中,她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查阅了简单的资料,发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多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待在家里,而是希望能在不同的地方体验生活,享受晚年。老年旅居规划师就是为他们设计安全、舒适、富有文化内涵的旅行路线和居住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健康护理、心理需求等因素。
“哇,这个职业好像很有意义啊,”同组的一个女生说,“不仅要懂旅游,还要懂老年人的需求,还要有耐心和爱心。”
林薇一边听一边思考,她发现自己在整理信息和共情方面似乎做得不错,能够设身处地为“老年客户”着想。当他们小组上台展示时,林薇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理解。
王磊抽到的是“运动康复师”。这让他眼前一亮,因为这和他热爱的体育息息相关。他兴奋地和组员们讨论着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恢复,甚至结合自己打球时的一些小伤,分享了感受。他发现,这个职业不仅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去鼓励和指导运动员或患者。这让他意识到,即使不打职业篮球,他对运动的热爱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变现”。
李雪抽到的是“绿色包装设计师”。这让她想到了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盒和塑料袋。在讨论中,他们了解到现在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绿色包装在商业中的应用前景。李雪平时就喜欢手工制作,她兴奋地提出了很多关于可降解材料和创意包装结构的想法,得到了组员的认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小爱好,原来也能和“商业”、和“环保”这样宏大的概念联系起来。
“职业盲盒”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脸上不再是迷茫,而是充满了兴奋和好奇。
“原来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职业啊!”
“我刚才说的那个‘虚拟现实场景搭建师’,听起来好酷,我想多了解一下!”
“我觉得我刚才在讨论‘社区共享经济运营’的时候,还挺有想法的,这是不是说明我适合做这方面的工作?”
张岚看着台下活跃的气氛,满意地笑了。她知道,第一步,已经成功了。让孩子们知道“可能性”的存在,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章:模拟商战:在实践中认知
如果说“职业盲盒”是打开了一扇窗,那么接下来的“模拟商战”则是让孩子们真正踏入了商业世界的“浅水区”。
活动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家“公司”,需要在给定的虚拟背景下(比如一个新兴的校园周边市场),完成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制定营销策略到成本核算、团队分工等一系列“商业动作”,最后通过模拟销售和评委打分来评判“公司”的表现。
林薇、王磊和李雪被分在了同一个小组,他们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青春指南针”。
“我们面对的是校园周边的学生消费群体,”小组讨论时,周明老师作为“顾问”在一旁引导,“首先,你们需要思考,这个群体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痛点在哪里?”
“爱吃零食?”王磊脱口而出,“尤其是课间和放学后,大家都喜欢买东西吃。”
“但是学校门口的零食店好多啊,竞争太激烈了。”李雪皱着眉,“而且大多是些普通的零食,没什么新意。”
林薇想起了自己和同学们的烦恼:“我觉得,除了吃的,我们还经常找不到地方‘歇脚’。课间十分钟,想和朋友聊聊天,教室太吵;放学后,想一起做点作业或者讨论事情,学校附近要么是小吃摊,要么是奶茶店,环境都不太好,而且待久了老板会不高兴。”
“对!”李雪立刻响应,“我也觉得!有时候想找个安静、舒服的地方,买点喝的,坐一会儿都很难。”
王磊也点点头:“而且,有时候想买点学习用品,比如好看的笔记本、笔什么的,学校门口的小店款式都很普通。”
“好,”周明老师引导道,“林薇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需求:一个舒适的、适合学生社交和短暂停留的空间,同时能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产品。那么,我们的‘公司’能不能围绕这个需求来设计‘产品’和‘服务’呢?”
“我们可以开一家‘复合式休闲小店’!”林薇眼睛一亮,“既有特色饮品和轻食,又有精选的文创用品,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比如有不同风格的座位区,甚至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共享学习桌。”
“这个想法不错!”王磊拍手叫好,“那我们怎么让它有‘特色’呢?”
“我觉得可以结合‘职业启蒙’的概念,”李雪受到之前活动的启发,“比如,我们的饮品可以用‘职业’来命名,像‘科学家的智慧’(蓝莓汁,代表智慧)、‘艺术家的灵感’(草莓奶昔,代表创意);我们的文创用品可以和不同职业主题结合,比如印有‘程序员的代码世界’的笔记本,‘设计师的灵感手账’等等。这样既有趣,又能呼应我们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