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集:《商业与星际通信服务》

 第一章:寂静的呼唤

 “嗒,嗒,嗒。”

 金属笔尖有节奏地敲击着冰冷的桌面,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响,像是某种焦虑的心跳。林夏盯着舷窗外那片深邃到近乎凝固的黑色,只有遥远的星辰偶尔闪烁,像是冷漠的眼睛。

 这里是“星链枢纽”——人类在柯伊伯带边缘建立的一座半军事半商业的空间站。它像一颗孤独的钉子,楔入太阳系的边缘,理论上是地球与外界联络的最后一个强信号节点。但此刻,林夏感觉它更像一个被遗忘的孤岛。

 她是“星际回声”通信公司派驻在这里的首席商业代表。这家公司曾是星际通信领域的翘楚,靠着早期铺设的几条关键激光通信链路和微波中继站,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口号是:“让距离不再是沟通的障碍。”

 但现在,障碍出现了,而且巨大得令人窒息。

 三个月前,来自太阳系外的信号开始出现大规模、无规律的衰减。起初只是一些偏远殖民地的联络变得断断续续,像是老旧电话线上的杂音。但情况迅速恶化,如今,连距离地球最近的几个外行星基地,通信质量也下降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延迟增加,数据丢包率高得离谱,视频通话变成了卡顿的幻灯片,重要的商业数据传输频频出错。

 “林代表,‘新火星’殖民地的贸易代表团又来催了。”通讯官小陈的声音带着疲惫,从内部通信器里传来,“他们说,上次谈好的矿物运输合同,因为通信问题,细节确认不了,已经搁置了三天。对方态度很强硬,说如果再这样,他们可能要考虑和‘星轨’合作了。”

 “星轨”——“星际回声”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家财大气粗,且背后有军方背景的新兴通信公司。他们最近一直在鼓吹自己研发的“量子纠缠通信”技术,虽然尚未完全成熟,却正好借着这次“通信危机”大做文章,挖走了“星际回声”不少客户。

 林夏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钝痛。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的问题。星际通信是维系人类星际文明的命脉。贸易、科研、甚至殖民星球上居民与地球家人的情感联络,都依赖于这条“生命线”。一旦通信彻底中断,或者被竞争对手垄断,后果不堪设想。

 “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全力排查,尽快解决。”林夏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但连她自己都能听出其中的无力感。

 “全力排查?”小陈苦笑了一声,“林代表,从地球到这里,再到各个殖民地的中继站,我们能检查的都检查了。硬件没有问题,软件也没有被攻击的痕迹。那些衰减的信号……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吃掉’了一样,无声无息。”

 被吃掉了?林夏望着窗外那片虚无。难道是宇宙中的某种未知现象?还是……

 她不敢深想。但作为商业代表,她必须从商业的角度找到突破口。客户不会关心技术难题,他们只关心通信能否恢复,以及,谁能给他们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小陈,把最近三个月所有信号衰减的数据调出来,做一个最详细的分析报告,包括时间、频段、涉及的区域、衰减幅度。另外,把‘星轨’那边放出的关于他们量子通信技术的所有公开资料,也给我一份。”林夏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星图前,指尖划过那些代表着人类殖民点的光点,它们如今都显得有些黯淡。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她低声对自己说,“星际通信服务,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商业。如果技术暂时无法突破,那我们就从商业规则本身来找机会。”

 第二章:暗涌与契机

 数据像潮水一样涌来,又像乱麻一样缠绕在林夏的脑海里。她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埋首于那些枯燥的波形图、频谱分析和殖民地反馈记录中。

 “星轨”的量子通信技术确实诱人。理论上,量子纠缠通信具有绝对的保密性和几乎零延迟的特点,这对于星际商业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但林夏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星轨”的技术目前只能在短距离内实现稳定传输,要构建覆盖整个太阳系,甚至延伸到太阳系外的网络,需要巨额的基础设施投入,而且技术上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难题。他们现在的宣传,更多是一种商业策略,利用危机制造恐慌,抢占市场份额。

 而“星际回声”的传统技术,虽然受到了此次危机的冲击,但并非毫无优势。他们拥有庞大的、已经成熟运营多年的基础设施网络,这是“星轨”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这些“老旧”的设施在这场“无声的干扰”中重新稳定下来,或者,找到一种方式,绕过这种干扰。

 就在林夏感到思路受阻时,小陈送来了一份加急加密文件。

 “这是……地球总部直接发来的最高机密?”林夏有些惊讶。她在“星际回声”多年,很少接触到如此级别的文件。

 文件的标题很简单:“关于‘深空杂音’的初步研究报告”。

 小主,

 林夏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文件。里面的内容让她瞳孔微微收缩。

 原来,地球的科研机构早就注意到了这次信号衰减的异常。他们将这种未知的干扰源命名为“深空杂音”。经过大量的观测和分析,初步结论是:这种干扰并非来自已知的宇宙射线或天体活动,它更像是一种……有规律的能量场波动,而且,它的“干扰频率”似乎在针对现有的主流星际通信频段进行“精准打击”。

 更令人不安的是,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假设:这有没有可能是某种……外星文明的“静默信号”?或者说,是一种无意的能量辐射,恰好覆盖了人类的通信频段?

 这个假设过于科幻,甚至有些惊悚,在报告中被打上了“高度推测,缺乏证据”的标签。但它像一颗种子,在林夏的心中悄然埋下。

 但她很快将注意力从这个缥缈的假设上移开,聚焦到了报告的另一个部分:“应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