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集:《商业征程,无尽探索新篇》(第2页)

 “林总,量子加密货币部门发来紧急报告。”小陈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全息投影里弹出份红色标注的文件,“他们在冥王星附近检测到异常量子波动,疑似新型加密信号。”

 林深点开文件,无数绿色的量子比特在屏幕上组成螺旋状,像条在宇宙里游动的dnA链。这让他想起十年前投资量子通信项目时,首席科学家说的话:“当信息能跨越光年传递,商业的边界就消失了。”

 “让泰坦星的量子基站追踪信号源。”他调出星际导航图,指尖划过冥王星轨道时,那里突然亮起个新的光点,“另外,通知数字藏品部门,把这次量子波动的数据做成nft,拍卖所得捐给青少年太空探索基金。”

 小陈刚走,张教授的影像又跳了出来。老教授举着个透明培养皿,里面漂浮着半透明的稻壳:“我们用生物打印技术做的太空食品,口感和地球大米一模一样!你看这稻壳,还能自动降解成植物肥料。”

 培养皿转动时,林深看见里面映出自己的影子。三十年来他见过无数奇迹:纳米机器人修复臭氧层的实时画面、元宇宙商场里老人用虚拟货币给孙子买生日礼物、深海养殖基地的灯光在马里亚纳海沟连成星海……但最让他心动的,始终是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

 “下周我带团队去火星。”林深突然说,控制台的星图上,从地球到火星的航线正闪烁着绿光,“顺便看看你们的新稻种。”

 张教授的眼睛亮了:“正好!我们刚在穹顶农场里开辟了块‘实验田’,种着全球各地寄来的种子——有非洲的高粱,有南美洲的土豆,还有你女儿小时候埋下的那颗向日葵籽,居然发芽了。”

 星际航班穿越小行星带时,林深站在舷窗边看太空垃圾清理机器人工作。那些银白色的机械臂像蝴蝶的翅膀,将废弃卫星碎片拆解成可回收的金属块,远处的“太空垃圾银行”正用这些材料3d打印出新的空间站部件。

 “林先生,需要来点饮品吗?”虚拟偶像服务员的全息影像飘过来,她穿着用星际尘埃培育的菌丝体织物,笑容是用全球十亿用户的面部数据优化过的,但眼里的光却像极了二十年前那个在车库里给员工煮咖啡的实习生。

 “一杯火星特调。”林深接过虚拟托盘里的杯子,液体在失重环境下凝成球形,里面悬浮着紫金色的稻壳碎,“你们的营销团队很厉害,把虚拟偶像和可持续时尚结合得很妙。”

 虚拟偶像的眼睛弯成月牙:“这是青少年创意孵化计划的成果哦。有个十五岁的女孩说,未来的时尚应该像星尘一样,既璀璨又环保。”

 飞船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舷窗外的红色云层里突然钻出几只机械信鸽。它们扑棱着太阳能翅膀,将火星农业区的实时影像投射在舱壁上——张教授正和一群孩子在稻田里劳作,紫金色的稻浪没过膝盖,孩子们的笑声穿透电波,在飞船里荡出涟漪。

 林深打开私人终端,调出二十年前的商业计划书。泛黄的纸页上有行稚嫩的笔迹:“商业不是征服,是连接。”那时他刚把沙漠稻种的专利无偿公开,被同行嘲笑“把金饭碗当破烂扔”,但现在看来,那些撒出去的种子,早已在宇宙各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