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集:改造方案敲定(第3页)


 方案定版:在时光里找到平衡


 六月的最后一次评审会,会议室的长桌上摆着缩小版模型。林深团队修复了68处木雕,其中12处太破损的用3d打印技术复刻,表面做旧处理后几乎看不出差别;周棠把地暖管道藏在了地板龙骨之间,智能控制系统能通过手机调节每个房间的温度;苏芮的庭院设计保留了原有格局,只是在角落加了个枯山水小景,夜间会亮起仿灯笼造型的地灯。


 \"你们看这里。\"陈默指着模型里的天井,那里有口老井被改造成了玻璃水景,井底装着射灯,水面倒映着百年前的梁架。这是三个团队熬夜想出的折中方案——既保留老井的形态,又赋予它新的功能。


 施工队进场前,设计团队在每个房间门口挂了块木牌,上面写着这间屋子的历史。西厢房曾是账房先生的住处,现在设计成亲子房,高低床的栏杆上复刻了原有的缠枝纹;东跨院原本是马厩,如今成了露天电影区,石槽被改成了种植多肉的花盆。


 周棠最后一次检查图纸时,发现林深在角落画了个小图——在主屋的房梁上,要保留原有的燕子窝,旁边装个微型摄像头,客人可以在房间电视上看到燕子哺育的画面。\"算他还有点意思。\"她笑着在图纸上签了字,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定稿\"两个字上。


 开工那天,陈默在奠基仪式上埋下了个时间胶囊,里面有三套最初的设计方案,还有团队在老宅找到的那片青花瓷片。他想起三个月来的争论、妥协与灵感迸发,突然明白所谓的\"传统与现代结合\",从来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像老宅的榫卯结构那样,在碰撞中找到彼此契合的支点。


 远处的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座老宅即将迎来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