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集:恢复与反思(第3页)
“这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有店长私下嘀咕,觉得每天花两小时做设备检查、背应急流程,影响了正常运营。林默没直接反驳,只是在月度例会上播放了阳朔重建时的视频:满身泥浆的员工在废墟里捡拾客人遗落的物品,被损毁的摄影器材旁还放着未导出的旅行照片,那个曾说“住在这里像回家”的老客人,在电话里哽咽着取消了全年的预订。
“我们做民宿,卖的不只是房间和风景,更是安全感。”林默看着在场的所有人,“客人把假期和信任交给我们,我们就得让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安心。”
四、回响
阳朔民宿重新开业那天,来了位特殊的客人——是暴雨夜被困的上海老教授。他拄着拐杖走进大堂,看着新换上的防滑地砖和墙角的应急照明指示灯,眼眶有些湿润。“小林,我特意来看看。”老人握住林默的手,“上次走得匆忙,连句谢谢都没说。”
那天的试营业很顺利。有客人好奇地研究客房里的应急指南卡,有孩子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灭火器,连餐厅推出的“应急套餐”(用保质期长的食材制作的特色菜)都成了热门选择。傍晚时分,天空突然飘起小雨,前台立刻通过广播提醒客人注意路滑,管家们则主动给带伞的客人递上干布擦鞋。
“以前觉得这些措施麻烦,现在才发现有多重要。”负责客房的张姐笑着说,她刚成功处理了一起客人误触警报器的事件,按照流程三分钟就安抚好所有客人,还顺势演示了安全通道的位置。
林默站在修复一新的观景露台上,看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雨后的阳朔格外清澈,那些被暴雨冲刷过的岩石,反而露出了更坚硬的质地。手机响起,是保险公司发来的消息:由于新投保的“巨灾保险”覆盖全面,上次未赔付的部分损失,经过申诉后终于获得了补偿。
他想起上周董事会上的争论。当他提出要把年度利润的15%投入风险管理时,有股东质疑这会影响扩张速度。“商业不是百米冲刺,是持久战。”林默当时这样回应,“能走得远的企业,不是从不摔跤的,而是摔了能爬起来,还能让下次少摔点跤的。”
夜色渐浓,民宿的灯笼次第亮起。林默看着员工们在庭院里进行夜间安全巡查,手电筒的光束在石板路上移动,像在绘制一张无形的保护网。他知道,风险永远不会消失,但此刻的他,已经有了面对风雨的底气。
远处的漓江上,游船的灯光一闪一闪。林默掏出手机,给腾冲项目组发了条信息:“暂停选址,先做三个月的风险评估。”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仿佛听见新的征程正在脚下缓缓展开,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