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竹晴园
第282集:整合资源接手(第3页)
“钱要花在刀刃上。”陈阳指着清单上的一项,“你看,把宴会厅改成玻璃茶室,客人能一边喝茶一边看山景,这比冷冰冰的会议室值钱多了。还有那些旧空调,换成带新风系统的,虽然贵,但能保证房间里永远有竹林的味道。”
他忽然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是莫干山民宿开业那天拍的,几个穿着蓝布衫的阿姨正在庭院里晒桂花,“还记得吗?我们当时为了找会做桂花糕的当地人,跑了七个村子。现在也一样,去周边找老手艺人,让他们来教员工做徽派点心,客人来了,不仅要住得舒服,还要带走一段记忆。”
改造工程启动那天,陈阳在酒店门口摆了张桌子,放了一篮刚摘的杨梅。路过的村民好奇地围过来,他就笑着递上杨梅:“大叔,家里有不用的老物件吗?比如竹编的篮子、木雕的摆件,我们高价收。”
一个挎着竹篮的老婆婆颤巍巍地说:“我家有个传了三代的竹编凉席,你要不?”
陈阳眼睛一亮:“您带我们去看看?合适的话,不仅买下来,还请您来教员工编竹篮,一天三百块。”
半个月后,酒店的玻璃茶室里挂起了村民们手织的蓝印花布,客房的墙上多了老木匠雕的徽州纹样。有天早上,陈阳在晨跑时发现,负责打扫的阿姨正蹲在花坛边,把掉落的松果捡起来,一个个擦干净摆在窗台——这是她从民宿管家那里学来的小窍门。
“陈总,您看这个。”林薇拿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一条刚发布的点评,“有客人说,晚上听到服务员在走廊里唱黄梅戏,感觉像在亲戚家做客。”
陈阳笑着点头,远处的山尖正被初升的太阳染成金色。他知道,这场关于酒店的重生之旅,才刚刚开始。那些被忽视的细节,被遗忘的温度,终将让这片山脚下的建筑,重新长出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