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集:行业变革挑战(第2页)

最终团队达成共识:分三步走——先上线智能化管理系统,再开发特色数字服务,最后搭建自己的会员生态。陈阳亲自带队去深圳考察科技公司,在科技园的玻璃幕墙间,他这个习惯了山间清风的创业者,第一次感受到数字时代的脉搏。

技术公司的演示让他大开眼界:智能门锁能记录客人的开门习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数据分析系统能追踪客人在民宿的活动轨迹,发现他们最爱在竹林茶座停留;连王阿姨的青团配方,都能录入系统,根据预订量自动生成采购清单。

"这不是要取代谁,"技术总监笑着解释,"而是让王阿姨不用再半夜算明天要蒸多少笼青团,让老周能从琐碎的排班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设计新的体验活动。"

回程的高铁上,陈阳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手机震动,是女儿发来的视频,小姑娘举着平板兴奋地说:"爸爸你看,用这个App扫绘本,就能看到恐龙活过来!"他忽然明白,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虚实交融的世界里,他们期待的旅行,本就该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三、阵痛与新生改造工程比想象中更艰难。技术团队入驻那天,老周拿着厚厚一叠客房登记表,对着新系统的电子表单发呆。"这玩意儿能比我手写的清楚?"他嘟囔着,却在发现系统能自动提醒客人的生日时,悄悄竖起了大拇指。

王阿姨的厨房是重灾区。当智能冰箱提醒她"五花肉库存不足,需采购3.5公斤"时,她把平板电脑往旁边一推:"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缺啥!"直到有次客人要做清真餐,系统自动标注了食材禁忌,避免了一场尴尬,她才默默学会了查看食材清单。

最大的阻力来自客人。有位住了三年的老客户李先生,看到前台取消了登记本,改成电子签到,当场发了脾气:"你们这是丢了初心!以前来的时候小陈你亲自泡茶,现在连个人影都见不着,就知道让我对着机器戳戳戳!"

陈阳闻讯赶来,陪着李先生在竹林里散了一下午步。他听老人讲年轻时背着相机走遍全国的故事,也聊起自己对数字化的理解:"李叔,您还记得去年您说想找莫干山老照片吗?现在我们的系统里存了三百多张,扫码就能看。您上次说膝盖不好,新系统会自动给您安排一楼的房间,这不是疏远,是想把服务做得更周到啊。"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李先生终于点头:"我懂了,就像我当年从胶卷相机换成数码的,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想留住美好的心。"

转折发生在vr看房系统上线那天。杭州来的一对年轻情侣,通过虚拟游览就订下了整栋民宿举办求婚派对。他们在系统里提前选定了花艺风格、背景音乐,甚至精确到晚餐的每道菜式。等到真正入住时,男孩惊讶地发现,现实中的竹林求婚场地,比vr里看到的还要美——因为老周偷偷加了些萤火虫灯,那是系统数据无法捕捉的浪漫。

"你看这个,"张敏兴奋地展示后台数据,"自从上线了Ai推荐,客人参加体验活动的比例提高了29%。有个客人连续三年来,系统发现他总在雨天待在书房,就自动推荐了我们新推出的古籍修复体验,他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