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集:国际品牌推广(第3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美玲的专栏引发了关于中式服务的热议。泰国最大连锁酒店集团Ceo在采访中公开表示:"我们要学习那种'不多不少'的体贴。"陈默特意让团队把这句话刻在民宿的 guest book 首页,旁边贴着各国客人留下的便签,有韩文的"谢谢凌晨的海带汤",也有西班牙文的"在这里找到了爷爷故事里的中国"。

 在曼谷举办的品牌推介会上,当大屏幕播放各国博主的体验视频集锦时,陈默注意到后排有位老人一直在擦拭眼镜。会后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颤巍巍地说:"1948年我离开潮汕时,住的老宅子也有这样的天井。"他从西装内袋掏出泛黄的照片,照片里的门楼飞檐,竟与莫干山民宿有七分相似。

 五、流动的家

 深秋的莫干山已经飘起细雨,陈默站在改造后的茶室里,看着墙上新挂的世界地图。图上用红线标注着客人的来源地,从斯德哥尔摩到开普敦,像一张不断生长的神经网络。管家进来添炭火时说:"昨天有对德国夫妇,非要把壁炉的设计图带走。"

 手机突然震动,是林夏发来的视频。曼谷的中泰文化旅游交流中心正在举行开业仪式,舞狮队的绣球刚点过牌匾上的"家"字。镜头扫过展示区,sophie设计的茶杯和李美玲写的专栏剪报被摆在同一个展柜。

 陈默的目光落在桌角那本厚厚的 guest book 上,最新一页是位意大利建筑师的留言,他画了民宿飞檐与佛罗伦萨钟楼的对比图,旁边写着:"原来好的建筑都懂得低头看云。"窗外的雨刚好打在芭蕉叶上,发出的声响和三年前他第一次来考察时一模一样。

 手机再次亮起,是新加坡那位老人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张老照片扫描件。背面用铅笔写着1947年的日期,正面是少年模样的他站在老宅门口,身后的石阶上,落着和今天一样的雨。陈默忽然明白,所谓品牌出海,不过是让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乡愁,找到一处可以落脚的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