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集:供应链暗战(第3页)

 “这样成本会超支的。”陈阳看着新的预算表,有些犹豫。

 “钱可以慢慢赚,但机会不能错过。”林墨指着墙上的规划图,“你看,这五十间房可以分成‘农耕体验区’‘非遗工坊区’‘星空露营区’,正好契合我们研学的主题。等夏令营结束,这些民宿就是我们的长期资产。”

 陈阳看着他眼里的光,最终点了点头。两人开始分头跑建材市场,找非遗传承人合作,甚至自学了民宿运营的课程。期间,赵凯派人来过一次,看到热火朝天的工地,撂下句“不自量力”就走了。

 夏令营开营前三天,王家峪的“青岚山居”终于赶工完成。二十间客房收拾得窗明几净,院子里的绣球花开得正艳,村民王婶带着几个妇女在厨房忙碌,飘出阵阵饭菜香。

 当三辆大巴车停在村口时,看着学生们兴奋地冲进院子,林墨悬了一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带队老师参观完民宿,拉着林墨的手说:“比酒店有特色多了!孩子们在这儿既能体验农活,又能跟着老艺人学竹编,这才是研学该有的样子。”

 傍晚,林墨坐在晒谷场的石碾上,看着学生们跟着王大爷学推磨,陈阳在给大家讲青岚山的传说,远处的民宿亮起暖黄的灯光,和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他掏出手机,给张书记发了条消息:“夏令营顺利开营,村民们的第一批工资已经发下去了。”

 很快收到回复:“好样的!明天我带农业局的同志来看看,争取把你们的模式在全县推广。”

 这时,陈阳走过来递给他一瓶冰啤酒:“刚收到消息,云栖文旅的度假村项目被暂停了,说是环评没通过。”

 林墨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远处的山风拂过稻田,带来阵阵稻花香,像是在告诉他,比起眼前的竞争,脚下这片土地藏着更广阔的天地。

 三个月后,青岚山居的五十间民宿全部投入运营,成了青岚山最受欢迎的打卡地。林墨站在新落成的观景台上,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手里拿着刚签下的“全县乡村民宿联盟”协议,突然明白:有时候危机不是绝境,而是转机——当路被人堵死时,不妨换个方向,或许能走出一条更宽的路。

 山风吹过,带着秋的清爽,也带着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