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集:传承的重量(第2页)

 

 第一个提出反对的是公司副总王强。"陈总,咱们现在主营二手车,搞个茶馆算怎么回事?"会议室里,王强把策划案推到一边,"上个月刚签下三百万的订单,哪有精力管这种小生意?"
 

 老陈把照片投影到幕布上:"你们知道这张照片里的茶客吗?"他指向后排穿中山装的男人,"这位后来成了咱们市的旅游局长。爷爷当年没收他茶钱,说'出门在外不容易'。"他顿了顿,"我不是要做小生意,是想找回点东西。.5-4!看¨书` ·更^新-最^快?"
 

 重新上漆的木门挂上那天,老陈特意让木工保留了原有的铜环。当他用布擦拭铜环上的绿锈时,发现内侧刻着个"诚"字。夕阳穿过新装的玻璃窗,在"陈记茶灶"的新招牌上投下温暖的光晕,茶桌被打磨得锃亮,倒映着他年轻却坚定的脸。
 

 三、第一缕新茶气
 

 沙龙开业当天,老陈起了个大早。他按照爷爷的笔记煮水:"山泉水要烧到蟹眼泡,此时水温最宜沏茶。"紫砂壶里的碧螺春舒展着,茶香混着新书架的木头味在空气里弥漫。
 

 第一位来客是个背着相机的姑娘。"我在网上看到招募信息。"她局促地攥着帆布包带子,"我想做乡村旅游直播,但不知道怎么开始。"老陈给她倒了杯茶:"我爷爷常说,茶有真香,人有真心,生意就错不了。"
 

 陆续有人进来,有带着民宿设计图的建筑师,有捧着地方戏曲谱子的老艺人,还有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说想开发非遗手作体验项目。茶桌周围渐渐坐满了人,起初的拘谨被茶香冲淡,讨论声越来越热烈。
 

 "我在古镇租了个院子,"戴眼镜的男生推了推镜框,"但游客总觉得体验感不够。"做直播的姑娘接话:"我去拍过很多老手艺,其实游客缺的是能沉下心的讲解。"老陈在笔记本上记着,忽然发现自己用的还是爷爷那支狼毫笔。
 

 傍晚送客人离开时,李伯在门口抽烟。"以前你爷爷在这儿,三教九流都能坐下喝杯茶。"老人吐着烟圈,"现在看你们年轻人说话,倒有当年的意思了。"老陈笑着递过刚泡的龙井:"李伯,以后这儿天天都热闹。"
 

 打烊后他整理茶室,发现茶桌底下粘着张便签,是那个直播姑娘留下的:"谢谢您的茶,我决定先从记录老茶农的生活开始。"老陈把便签夹进爷爷的笔记本,窗外的月光落在"守拙"紫砂壶上,仿佛爷爷温和的目光。
 

 四、茶汤里的风浪
 

 第三周沙龙出了岔子。做民宿设计的小张带来个投资人,酒过三巡后对方拍着桌子:"把你那破院子拆了重建,搞成网红打卡地,保证半年回本!"小张涨红了脸:"那是百年老宅,不能拆!"
 

 老陈默默给两人续上茶:"我爷爷炒茶时,总说要'看火候'。"他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当年有人劝他把茶馆改成录像厅,说能赚快钱,他说'茶要慢慢泡,生意要长远做'。"投资人讪讪地笑了,临走时塞给小张张名片:"再想想方案,下次带过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