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集:记忆的指纹

指纹的契约

 库房的樟脑味里混进了薄荷香。老周蹲在木架旁,看着穿蓝布褂的小姑娘踮脚够展柜,白手套指尖悬在青铜爵的流口上方,像只犹豫着要不要落枝的鸟。这是本月第二次"文物见面会",三十个孩子分成五组,正轮流触摸真品——不是隔着玻璃看,是戴着手套,让指尖实实在在地贴上三千年前的铜绿。

 "轻点,像摸刚出生的小猫。"老周的声音混着空调外机的嗡鸣。他袖口别着支铅笔,随时要往笔记本上记些什么。上周第一次见面会结束后,他就在库房转了整整三天,盯着那些被触摸过的文物发呆。展柜里的饕餮纹鼎,耳沿处的铜锈比别处亮了些,像被反复摩挲的旧银元。

 "陈总,您来啦。"实习生小吴点头哈腰地让开。陈默刚从触摸展厅过来,衬衫袖口沾着点茶油——那是王叔给孩子们演示如何给复制品"养包浆"时蹭上的。他看着孩子们的手套在陶豆的圈足处留下浅淡的压痕,突然想起小时候偷摸父亲的铜烟袋,被烫红的指尖印在冰凉的烟锅上,像枚拙劣的印章。

 "老周,这批孩子是附小的?"陈默踢了踢库房墙角的工具箱,里面的软尺和放大镜叮当响。

 老周没抬头,铅笔在纸上划出沙沙声:"三年级,刚学完商周青铜器。你看那个扎羊角辫的,摸觚的时候特意数了圈足的棱,说课本上写着是八道。"

 陈默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小姑娘正把脸颊贴在展柜玻璃上,手套里的手指在空气里临摹觚的曲线。阳光透过高窗斜切进来,在她耳后投下绒毛状的光晕,倒让展柜里那尊灰扑扑的青铜器显得鲜活了些。

 "我想给每件文物建个'触摸档案'。"老周突然合上笔记本,指腹在封面的磨损处反复摩挲,"不光记尺寸年代,得记谁摸过它,摸哪儿了,摸的时候说了啥。"

 陈默挑眉。他见过不少文物档案,大多是冰冷的数字和术语,像医院的病历。但老周说这话时,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子,倒让他想起父亲烟袋杆上的刻痕——每道都是段日子,被手掌磨得发亮。

 "行啊。"陈默从裤袋里摸出钢笔,在老周的笔记本上写下"触摸档案"四个字,"需要人手就跟李薇说,设计部也能帮忙弄个电子版。"

 老周的手抖了下,接过本子时,铅笔尖在纸页上戳出个小坑。

 第一批档案本是牛皮纸封面的,线装,封面上烫着片简化的饕餮纹。陈默让木工坊的王叔给每个本子配了根檀木笔,说"得让写字的人也摸着点实在的"。

 第一个填档案的是附小的美术老师,她带孩子们触摸完青瓷尊,在"触摸感受"栏里画了串波浪线:"釉面像被月光泡过的鹅卵石,凉丝丝的,却好像能焐热手。"旁边有个歪歪扭扭的红手印,是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按的,她在旁边写:"它肚子里是不是有小鱼?我摸的时候听见咕噜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