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集:石碑上的指纹
《碑语流年》
第一章:石碑前的相遇
在那座古朴的小镇郊外,有一片幽静的山林,山林之中,藏着一座年代久远的石碑。这石碑不知在此矗立了多少岁月,历经风雨侵蚀,碑身上的刻字已变得模糊不清,却依旧散发着一种神秘而沧桑的气息。
老拓片师傅陈九,背着他那装满工具的行囊,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又一次来到了这石碑前。他从事拓片工作已有数十年,对这周边每一块有价值的石碑都如数家珍,而眼前这座,在他心中尤为特别。
清晨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石碑周围形成一片片光斑。陈九如往常一样,先是围着石碑缓缓踱步,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虔诚,仿佛在与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打着招呼。随后,他将行囊轻轻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工具,毛笔、宣纸、棕刷、拓包等等,一一摆放整齐。
他先是用干净的湿布轻轻擦拭着石碑,试图去除表面一些浮尘与杂质,那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擦拭完毕,他拿起毛笔,蘸了蘸特制的墨水,开始沿着石碑上隐约可见的刻字边缘进行勾勒,为后续的拓印做准备。
“你看这力道,刻字的人准是屏住了呼吸。”陈九一边专注地工作着,一边像是自言自语般说道,他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模糊的刻字,感受着那或深或浅的凹槽,仿佛想要透过指尖去触摸那段遥远的过往,去探寻刻字之人当时的心境,“这凹槽里,说不定还留着他的指纹呢。”
就在这时,一阵风轻轻吹过林梢,发出沙沙的声响,那石碑好像轻轻“嗯”了一声,这细微的声音在这静谧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陈九的手猛地顿住了,他直起身子,环顾四周,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
“谁?”陈九大声喊道,然而除了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并没有任何回应。他摇了摇头,心想或许是自己年纪大了,出现了幻听,便又重新低下头,继续手中的活儿。
可没过多久,一个年轻的身影出现在了树林的边缘,那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背着画夹,穿着一身略显破旧却干净的牛仔装,脸上带着好奇与探寻的神色。
“老师傅,您这是在干嘛呢?”小伙子走近后,礼貌地问道。
陈九抬起头,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说道:“我在拓片呀,想把这石碑上的字给拓下来,留个念想,也算是保存一份历史呢。”
小伙子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说道:“哇,拓片啊,我听说过,这可是个技术活呢,老师傅您能教教我不?”
陈九笑了笑,看着年轻人那热切的眼神,心中泛起一丝暖意,说道:“想学啊,那可得有耐心,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
小伙子忙不迭地点头,说道:“我有的是耐心,我叫林宇,平时就喜欢这些老物件,爱琢磨些历史文化方面的事儿。”
陈九微微点头,说道:“行,那你就先在这儿看着,我一边做一边给你讲讲这其中的门道。”
林宇高兴地应了一声,便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陈九继续忙碌起来,那专注的模样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第二章:拓片的门道
陈九拿起棕刷,蘸了些清水,轻轻地在已经勾勒好的石碑刻字上拍打,让水慢慢渗透进那些凹槽之中,这个过程需要把握好力度,既不能太用力让水溅得到处都是,又不能太轻使得水无法充分进入。
“小宇啊,这第一步呢,就是要让这碑面和字的凹槽都湿透,这样待会儿宣纸才能更好地贴合上去,把字的形状完整地印出来。”陈九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给林宇讲解着。
林宇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还凑上前去仔细观察那石碑上的水痕变化,心里对这看似简单的步骤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每一个环节都如此讲究。
待水分差不多渗透好后,陈九拿起一张裁好的宣纸,缓缓地覆盖在石碑上,他的动作极为轻柔,仿佛是在给石碑披上一件薄纱。宣纸覆盖好后,他先是用手轻轻地抚平,让宣纸与石碑紧密贴合,从碑顶开始,一点点往下,不放过任何一处褶皱。
“这一步啊,可得小心了,要是宣纸没贴好,有气泡或者褶皱,那拓出来的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陈九边做边叮嘱着林宇。
接着,陈九又拿起棕刷,开始在宣纸上轻轻地拍打,从边缘往中间,有节奏地让宣纸进一步嵌入到石碑的刻字凹槽之中,棕刷与宣纸接触发出的轻微声响在这山林中回荡着,仿佛是一种古老技艺的奏响曲。
林宇看着陈九熟练的动作,心中满是敬佩,他没想到这小小的拓片竟有如此多的步骤和讲究。
“老师傅,那接下来呢?”林宇好奇地问道。
陈九笑了笑,说道:“接下来就是用拓包蘸墨,开始给这宣纸上墨了,不过这上墨也是个技术活,墨的浓淡、拓包的轻重、涂抹的次数,都得拿捏好分寸呢。”
说着,陈九拿起准备好的拓包,蘸了蘸调好的墨汁,先是在一块废纸上试了试墨的浓淡,觉得合适后,才开始在覆盖着石碑的宣纸上轻轻涂抹起来。他的手沉稳而灵活,拓包在宣纸上如同一个灵动的舞者,一会儿轻触,一会儿稍作按压,墨色便一点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那模糊的刻字轮廓也在墨色的渲染下逐渐清晰起来。
林宇在一旁看得入神,他恨不得自己也能上手试试,但又怕自己搞砸了,只能强忍着冲动,继续用心学习着。
经过一番细致的操作,陈九终于完成了这一次的拓片,他小心翼翼地将宣纸从石碑上揭下来,一幅带着古朴韵味、有着清晰刻字印记的拓片便呈现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