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集:铁犁的泥土(第2页)
第四章:变迁的时代
后来,村子里开始有了一些新变化,有人买了拖拉机,那“突突突”的声音在田间响起时,可把大家都给惊到了。张叔看着那铁家伙,心里既新奇又有些失落。
他知道,时代在变,这些现代化的农具会慢慢取代他们用了多年的老物件。果然,没过多久,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拖拉机犁地了,又快又省力,效率比用铁犁高了好多倍。
张叔家的那把铁犁也渐渐被闲置在了角落里,偶尔张叔会去擦擦它,看着它那不再锋利的犁尖,心里满是感慨。曾经它陪着自己风里来雨里去,翻了多少亩地,种出了多少粮食,可如今,却只能在角落里蒙尘了。
孩子们渐渐长大,都去了城里读书、工作,家里的地也越来越少种了,大多都流转给了别人。张叔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硬朗了,只能偶尔去田里看看,回忆一下那些年用铁犁劳作的日子。
第五章:传承与希望
孙子听着爷爷讲述着这些过往,虽然他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艰苦的岁月,但从爷爷的眼神和话语里,也能感受到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张叔看着孙子,语重心长地说:“乖孙儿啊,爷爷给你讲这些,就是想让你知道,咱这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可不能忘了过去的苦啊。这铁犁虽然现在不用了,可它代表着咱老一辈人的勤劳和对土地的那份情,你可得记住了。”
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爷爷,我记住了,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不怕吃苦,好好干活。”张叔听了,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有些东西,是需要传承下去的,哪怕时代在变,那份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永远都不能丢。
从博物馆出来后,张叔牵着孙子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张叔回头望了望那博物馆的方向,仿佛又看到了那把铁犁,它静静地待在展柜里,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继续向后来的人们讲述着那些关于土地、关于劳作、关于生活的故事。
第六章:回忆的涟漪
回到家后,张叔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思绪还沉浸在博物馆里看到铁犁的那一刻。那把铁犁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记忆深处的大门,往昔的点点滴滴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
他想起有一次,在犁地的时候,不小心挖到了一块大石头,犁尖狠狠地撞在了石头上,发出“哐当”一声巨响。张叔当时心疼坏了,赶忙停下牛,查看铁犁的情况。还好只是犁尖稍微有些变形,回家后,他费了好大的劲儿,又是敲又是磨的,才把犁尖给修整好。
还有一年春天,村里的老李家因为牛生病了,没办法犁地,眼瞅着就要错过春耕的好时节。张叔知道后,二话没说,牵着自家的牛,扛着铁犁就去了老李家的田里,帮着他们把地给犁完了。那时候,邻里之间就是这样互帮互助,靠着一把铁犁,维系着浓浓的乡情。
张叔的老伴儿端了一杯热茶过来,坐在他身边,看着他发呆的样子,笑着说:“又在想以前的事儿啦?都过去了,现在孩子们都过得挺好,咱也该享享清福了。”张叔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微微叹了口气说:“是啊,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可那些过去的日子,总是忘不了啊,那时候虽然苦,但是心里踏实。”
老伴儿点点头,说:“谁说不是呢,不过现在看着村里的变化,也挺高兴的,咱这一辈子也算是见证了时代的大变迁了。”两人坐在树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回忆着过去的岁月,感慨着如今的生活。
第七章:村里的故事
在这个小山村,每一户人家都有着和铁犁相关的故事。张叔家隔壁的老王,年轻的时候是村里有名的种地能手,他的那把铁犁更是被他擦拭得锃光瓦亮。
老王曾经靠着那把铁犁,在村里的种地比赛中拿过奖呢。那时候,每到春耕时节,村里就会组织种地比赛,看谁家犁地又快又好,翻起的土垄又整齐又均匀。老王总是会提前把铁犁准备好,把犁尖磨得锋利无比,然后在比赛当天,精神抖擞地牵着牛下地。
他的动作娴熟,牛也听话,只见那铁犁在他的掌控下,就像一条灵活的游鱼,在土地里穿梭自如,翻起的黑土就像黑色的绸缎一样漂亮。比赛结束后,大家都围着老王取经,问他是怎么把地犁得这么好的。老王就会笑着说,没啥诀窍,就是平时对铁犁用心,对土地用心,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伙伴一样。